远东二中导学稿★九年级语文上★总计第1期东二中导学稿★七年级语文上★总计1期
课题:1 沁园春·雪
主备:王晓瑾审核: 审批: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字词,在了解《沁园春·雪》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能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抓住“望”“惜”等关键字,理解本词结构层次。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重点】
抓住“望”“惜”等关键字,理解本词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文学常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面对苍茫大地,想到革命的灿烂前景,胸中豪情激荡,写
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
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这首词的公开问世,曾在重庆的文坛和政坛引起极大的反响。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折腰( ) 分外妖娆( )( ) 匈奴单于( )( ) 数风流人物( ) 成吉思汗( )
稍逊风骚( )( ) 还看今朝( )
2、诵读课文,疏通字音。
【目标导学】
(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字词检查。
(独立整理——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全班齐读)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探究活动1: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让我们一起讨论、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一)上阙描写了北国雪景。
1、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请在书上把它分成三个层次。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由哪个词领起?请在书中勾出它统领的句子,说说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思考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3、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二)下阕抒情议论:
1、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请将下阕也分为三个层次。
2、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请谈谈你的理解。
3、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说说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三)品味语言。
这首词的语言凝炼、贴切、极富表现力,请以下列句中加点字为
1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