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参考范文.doc中参考范文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 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 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 大历史场景。精心为你了中,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 哟。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曾推崇吕思勉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 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氏之书“博通周赡但不够深密”。这些特点在《吕著中国通史》一 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这里,我就《吕著中国通史》一书的优点做一个简要的探讨。 首先,吕先生在写本书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学者的社会关怀意识。 在上册文化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是与一般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包括: 婚姻、族制、财产、赋税、实业、衣食、货币、住行、教育和宗教等, 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在研究中重视文化、社会 结构的变迁而不是像过往的帝王将相史研究一样,把视野集中在上层, 尤其是上层的政治领域,这点在同时代的史学家来说是十分罕见的。
书中能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而不为其所限,较为全面的研究 社会各个层面、诸多领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关于阶级的论述中, 既看见了阶级剥削的残酷,上下层之间的不可变动性,又看到了盲动 的阶级斗争的危险性,对社会的分析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谓“成
一家之言"。
其次,吕先生在本书中有很鲜明的进化史观立场,弥补了传统 史学对于社会变革的不足认识。梁启超说“吾中国所以数千年无良史 者,以其于进化之现象,见之未明也。”吕先生在《白话本国史》一 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 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因而“研究社会进化现象的一部分, 就换做历史学”,“现在研究史学,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 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
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称《吕著中国通史》“纯从社会 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先 生以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的社会现实为关怀,言论多有创造性。 在论及婚姻家庭制度时,纵观历史全貌,语言家庭制度必将改革,男 女终将平等:论及政体时推崇民主原理,但感慨中国无代议政体的历 史条件,急转而下,“而成为现在的党治”等等,都是本土性与时代 性相冲撞而产生的火花。
中国通史共有十本,是从史前一直到清代的一些故事和文物。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又说了想盘古开天地、女蜗补天、 神农尝百草和尧舜禅让等史前神话故事。接下来是夏、商和西周中的 一些事,我感触最深的是残暴的商纣王和烽火戏诸侯。商纣王为了一 个爱妃不理国家大事,还心胸狭窄,连别人为自己叹口气都要坐牢。 还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爱妃)笑一笑,就戏弄各个诸 侯,让诸侯不相信他,最后还是百姓遭殃。
第二本和第一本很相似,讲了春秋、战国和秦国。春秋时期的 宋襄公自称是个仁义之师,根本就不知道兵不厌诈,还屡次丢掉胜利 的机会,说自己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取胜。在春秋时期还出了不少名作, 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老子的《道德经》。春秋 后是战国,秦魏楚燕赵齐韩七国展开了一场和长达254年的大战,其 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参考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