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美塔那交响乐作品《沃尔塔瓦河》赏析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对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以及沃尔塔瓦河有初步的了解
2、了解交响乐团的编制
3、能分辨出本曲中主要的几种乐器的音色,表现力
4、通过聆听和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明晰乐曲的结构框架和所要表达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沃尔塔瓦河》初步掌握欣赏并理解交响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赏析能体会到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力度和节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响效果;体会六拍子的流畅动感,聆听优美激昂的旋律,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和震撼。
2、感受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3、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认识到交响音乐并不晦涩难懂,能逐步喜欢上交响乐,提高对音乐美的鉴赏水平。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的年龄阶段在十五六岁,是我校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我校开设的有必修的音乐专业课,所以同学们对交响乐多少有一些了解,但大多数的同学对交响乐的了解可能也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同学们平时的音乐取向仍然是所谓的通俗流行歌曲。尽管如此,仍然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个基础,考虑到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欣赏交响乐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并分析乐曲在节奏、速度、音响色彩上的变化,从而理解整篇乐曲。
课程资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赏析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可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们自己收集关于本课的相关资料,并和表现我国母亲河的音乐作品相比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沃尔塔瓦河》的声音和相应要表达的场景声形并茂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重点: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乐曲各个段落要表达的不同的场景。
教学难点:对整篇乐曲的结构的把握,分辨几种主要的乐器如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小号,圆号,定音鼓等的音色,了解它们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与陶冶法相结合,采取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感受上课气氛
集中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3分钟)
运用我国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图片,让学生来描述母亲河的形象,导入新课
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描述我国的母亲河,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母亲河的美丽和伟大。
通过学生们熟知的事物导出本课的主题
提问分析(5分钟)
让学生根据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讲一讲斯美塔那和沃尔塔瓦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析总结同时播放关于斯美塔那和沃尔塔瓦河风光的图片
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问题
能让学生学会利用书本以外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另外自己收集的材料印象会比教师灌输的要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对不同的同学收集的资料进行比对,取别人之长。
过渡
五十岁的斯美塔那在耳聋之后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传世佳作,下面我们来根据斯美塔那自己对《沃尔塔瓦河》的描述来分段赏析她。
第一遍赏析(分段进行)(25分钟)
把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图用学生能看懂的方式做出来并投射在大屏幕上,在每个部分的下方留有空白,用来填写学生听完每段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每一部分所要表达的景象。教师总结时用沃尔塔瓦河不同景色的图片把作品进行整体的概述
认真欣赏,发表自己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并讨论每一部分所要表达的景象。初步体会音乐的美。
整部作品
沃尔塔瓦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