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大对比及诸要药
路路通: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外,又祛风通络利水,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风疹瘙痒。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治乳汁不通外,又湿热淋证,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的口舌生疮(长于清心火),湿热痹痛。
通草:通气下乳,清热利水。乳汁不通,又淋证,湿温,小便不利。
穿山甲:活血通经,搜风通络,消肿排脓。乳汁不通外,又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痈肿,瘰疬。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乳汁不通外,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淋证。
紫苏、砂仁----行气安胎
黄芩、苎麻根---清热安胎
艾叶、苎麻根(续断)---止血安胎
白术----补气安胎
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补肝肾安胎
“安胎续断艾术杜,寄生砂芩菟苏苎”
紫苏——解表、行气宽中
黄芩——清热燥湿
砂仁——化湿行气
桑寄生,杜仲,续断——补肝肾、强筋骨
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
黄芩,苎麻根——凉血止血、解毒
艾叶——温经止血
白术——补气、健脾、止汗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仁类: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柏子仁、核桃仁
(砂仁、枣仁、益智仁、薏仁除外)
子类:牛蒡子、决明子、苏子、
不通便反止泻: 砂仁、益智仁、薏苡仁、车前子、菟丝子、莲子、五倍子、五味子、诃子、金樱子
其他:知母、生地黄、玄参、肉苁蓉、锁阳、当归、麦冬、天冬、桑椹、蜂蜜、肉豆蔻、生首乌、硫黄、虎杖
(紫草、公英例外,脾虚便溏不宜)
不同:
郁李仁——利水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
当归,桃仁——活血祛瘀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杏仁,苏子——止咳平喘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
当归——补血调经
生首乌——解毒截疟
肉苁蓉,硫黄——补阳
当归,桃仁——补血
柏子仁——养心安神
麦冬——养阴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马勃:清肺解毒,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肺热咽痛音哑。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开音。痰热壅盛咽痛音哑。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肺热,痰热咽痛声嘶。
诃子:敛肺开音。肺虚久咳失音。
青蒿 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
鸦胆子 清热解毒,腐蚀赘疣,治痢截疟。
槟榔 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何首乌 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常山 涌吐痰饮,截疟。
雄黄 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铅丹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祛痰截疟。
砒石 蚀疮去腐,劫痰平喘,截疟。
藁本-------督脉经巅顶头痛
独活---------少阴伏风头痛
吴茱萸----------肝寒挟痰湿上犯巅顶头痛(足厥阴经)
细辛-----------鼻渊鼻塞头痛
川芎---------外感、瘀血、血虚头痛
白附子-----痰厥头痛
蜈蚣、全蝎----------偏正头痛
8常见降血压药
夏枯草、豨莶草、臭梧桐、罗布麻、杜仲(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
9制酸止痛,胃痛泛酸药
海蛤壳、牡蛎、乌贼骨、瓦楞子
10藤类药物的功效
共同功效:通络止痛
不同功效:
红 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雷公藤 袪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海风藤 袪风除湿,通经络,活血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鸡血藤 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中药功效大对比及诸要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