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联的基本要求与撰写方法.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龙源期刊网
对联的基本要求与撰写方法
作者:吴新华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7年第05期
【摘要】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对联的写作有一定 的要求,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等等;同时,对联的写作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如正 对法、反对法、串对法等等。
【关键词】对联;传统;要求;方法
、对联简介
对联(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 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 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 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 “神荼 ”和 “郁垒 ”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 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 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 写了一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旧符 ”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 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后,曾下 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 ”,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 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 六十寿辰( 1713 年)和乾隆八十寿辰( 1790 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 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 (1840 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 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对联的基本要求与撰写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