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贺高速三怀段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一、工程概况广贺高速三怀段位于广东省中部,南东起于三水市(路线 AKO ), 路线向北西方向延伸, 终止于怀集县梁山镇附近(路线 CK119+800 )处,全长 120km ,预选 2~ 3 条线路方案累计为 。南与广三高速公路相接。二、勘察目的任务本次工程勘察工作阶段属可行性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了解勘察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特征, 各工程方案的一般地质条件与控制工程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 为拟定路线走向、桥位、隧址工程方案的比选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具体勘察内容包括: 1 、研究区域地形、地貌、岩性、构造、不良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条件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对工程所经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初步评价。 2 、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大桥桥址,了解其地形、地物、地层、岩性、构造、岸坡的稳定性, 河段与河床稳定程度等情况, 提出桥址及比选意见。 3 、对控制路线的越岭地段,了解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不良地质等概况,提出路线越岭方案及比选意见。 4、对控制路线方案的隧道, 了解洞身围岩类别、地应力分布、水文地质条件, 洞口稳定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提出适宜的位置和比选意见。 5 、对控制路线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地段,了解其类型、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情况, 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并提出防治意见。 6、了解沿线筑路材料的分布、质量、储量, 开采和运输条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源水质。三、相关规范规程 1 、委托书:关于预可、工可地质勘察工作的要求和内容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 — 98)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 — 85)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013 — 95)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 — 89)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 — 93)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 2001 ) 四、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1 、交通位置广(州)贺(县) 高速公路三水——怀集段位于广东省中部, 南端始于三水市城区北东侧与广三高速公路相接, 沿北西方向延伸经四会、广宁至怀集,其走向与三水至怀集的省道基本平行, 公路延伸范围地理座标大致为东径 112 o 52′ 12 ″—— 112 o 7′ 19 ″, 北纬 23o 9′ 06 ″—— 23o 54′ 26″。除南部一小段属三水市管辖外,全线均在肇庆市辖区内。区内除有省道三水至怀集通连山及广西仁义接 207 国道,南有 324 国道通广州等地外, 区内绥江可通气船下至广州, 交通尚属方便。交通图 2 、地形地貌本区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南东部为珠江三角州平原。设计路线在三水穿越北江, 大致沿绥江而上, 绥江两岸附近多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海拔标高一般为 150 —— 300m , 相对高差一般小于 200m ,呈坡状起伏,山坡坡度 10 o—— 25o ,由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及花岗岩组成, 植被发育。路线两侧外围以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为主,海拔标高 600 —— 1300m ,相对高差 250 —— 800m ,山地主要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砂页岩、板岩及花岗岩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切割剧烈,山脊狭窄,陡崖,窄山脊,分水岭,长山脊发育,山坡一般坡度 25 —— 40o ,部分为 50 —— 60o ,河谷以“V”型谷为主,谷中有跌水现象,主流与支流汇合处,局部地方呈悬谷状。山地分布受构造线控制, 路线南东段山体走向北东, 北西段部分山体近南北向。山体走向及构造线与路轴线斜交或正交。路线两端三水、怀集附近为山间盆地冲积平原地貌,盆地边缘标高 250 —— 500m ,盆地内为标高小于 250m 之低丘陵,地形起伏较小,其中怀集城附近地区为山间谷地平原,标高 50 —— 70m ,地形平坦,微向河谷倾斜。调查区东南部为北江, 中部绥江局部为河谷平原, 地形平坦, 平原中散布着高十至数十米不等的残丘与山岗,平原多垦为农田。 3 、气象水文(1 )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 最低气温-1℃, 最高气温 40℃。年降雨量 1600 —— 2400mm , 多年平均 1881mm ,年平均蒸发量 1567mm ,相对湿度 % ,年降雨量约 70% 集中于 4—8 月, 12 月至次年 3 月为旱季,山区冬春为北风,有霜冻,夏秋为东南风,最大风速为 16m/s 。(2 )水文区内水系比较发育,属北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北江及其支流绥江。绥江支流有白云水、古水、木格水、南街水、排沙水、新招水、高巅水及龙江等, 流向多由北东向
道路案例--广贺高速三怀段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