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伦理学
人的繁殖技术化带来的问题
库尔特·拜尔茨,哲学博士,1948年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他本人曾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杜塞尔多夫大学攻读哲学、社会科学和德国语言文学。1977年获得科学发展理论博士学位。
1979-1982年在不莱梅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1983年以来在比勒费尔德大学主持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主要著作有:《作为历史过程的科学》、《科学理论中的实证主义的转变》、《科学理论与示范观念》、《科学史与科学的革命》。
第一个试管婴儿
框 架
人是否真的获得了控制自身进化的能力?
是否允许我们操纵和改变我们本身的自然体?
道德立场是什么?
基因伦理学
面对生殖医学和遗传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容易产生如下印象:似乎技术是第一次在一个迄今尚未受到人工控制触及的领域里传播。这项技术科学上的先驱们和他的批评者一样,在对完美无缺地控制人类繁殖的前景所产生的幻觉中,倾向于认为,采用技术干预人的繁殖,是一种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才产生的行为选择权。(21页)
基因伦理学
古代斯巴达,这个军事化的国家里,凡是不符合其健康标准的新生儿,都将被遗弃或者杀死。(24页)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表明了这样的观点:应该规定,不得抚育残缺者。(24页)
自我进化
自我进化:
医学阶段
优生阶段
生物物理技术战略
基因伦理学
实体论:不应该把人看作是可以采用技术 加以控制
主观论:对这项基因技术基本采取积极的 态度,主要强调这种技术扩大了个 人的行为自由
基因伦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