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联题-福州外国语学校.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成对出现的,计量单位“幅”。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组成。
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横批在上(从右自左书写) 。
第一页
(横批)阖家欢乐
(下联)国泰民安处处春
(上联)人寿年丰家家乐
第二页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 ,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对联与高考
第三页
对联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第四页
对联故事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第五页
对联故事
秦少游与苏小妹终于结秦晋之好,新婚之夜,苏小妹设了几道关卡为难秦少游,一是考考他的才智,二是考考他的人品。 最后苏小妹出上句求下句:
“闭门推开窗前月”,一下子把秦少游难住了,大才子秦少游苦思不得,远在一边的苏东坡看顽皮的妹妹刁难秦少游,心中发恻隐,悄悄地以一石投入院中天井中,秦少游触景生情,灵机一动的对上了绝句:“投石击破水底天。”
第六页
考纲要求:
掌握写对联的一些知识与方法
能力层级:
D级,表达应用
学习目标:



第七页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对
4、平仄相合
5、内容相关
对联的特点:
第八页
1、正对
常见的对联形式:
2、反对
3. 串对
第九页
古今名联知多少
1、组合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2、谐音联: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鲁肃、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狄青、萧何)
第十页

对联题-福州外国语学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1.65 MB
  • 时间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