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论文关键词:言语的语言学 翻译 对等
论文摘要: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一系列深邃的思考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同时他的许多观点也成了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其中就有关于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区分。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社会行为;言语的语言学是人在不同语境中运用工具的过程及结果。本文从言语语言学入手,介绍翻译中的对等模式,试图从言语语言学解释英汉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一、言语的语言学 言语是个人的行为,是在某种情况下个人的说话活动,其中应该区别开:
1)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的组合;
2)使他有可能把这些组合表露出来的心理、物理机构”,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贯坚持言语具有两方面,即说(写)和所说(所写),反对有人把所说(所写)从言语概念中剔除出去。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术语单一性的问题,而是涉及语言学基本矛盾的问题。也涉及言语的语言学的开拓问题。
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索绪尔又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并且作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他提出“两条路不能同时走,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它们应该分开走”。因此,我们认为:语言的语言学是一种关于工具(即符号系统)及工具内部的相对静态的语言学,静态的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言语中不断被运用的句子以下的单位为自己研究的材料,它的研究目标是语言的系统这个工具;而言语的语言学则是一种人在不同语境中运用工具的过程及结果的相对动态的关于语言的语言学,动态的言语的语言学以句子以上的单位为材料,研究的目标是人运用语言工具的过程与结果的规律。
本文主要从言语语言学看翻译的多相面对等,而言语的语言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宏观言语的语言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及人们如何利用语言工具在各种不同语境下说(写)和所说(所写),像语用学、修辞学、话语分析等诸多学科;微观言语的语言学则深入到语言四要素中研究:言语的声音、言语的意义、言语的词汇、言语的语法。
二、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中的中心概念,也是翻译理论最难攻破的壁垒。无疑,译文和原文应该对等,至少在一定意义上对等,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等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对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谓源语和译语“相等”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奈达(Nida1964)区分了两种对等:形式对等(formal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形式强调信息本身,指的是形、义对等;动态强调接受,指效果对等。然而两者并不是排斥的,形式对等在理论上可以是较等级的语法层次的对等,如词素、词、短语、句段;而动态对等主要是语篇整体效果的对等。 所谓翻译过程的动态性,是因为交际双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都是不定的,由于交际固有的特性,翻译和翻译的方法论只能是动态的、阐释的,因此“对等”之类的概念也只能是动态的。现在假设语境是静态的:“cold”和“冷”在语境(房间内)的隐含意义是“关窗”;在语境(商店旁)的隐含意义是“买件棉衣”……这里可以看出原文和译文对等,隐含也对等。但是,在交际中语境是一组语境假设(a set

浅议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酷酷誉为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