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卷第( 期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J2* K>2(
!##( 年" 月 34567 89:;<9; =5><6:;5?(***@7:<4 A<:B;5?:6C >D E;>?9:;<9;?,F;:G:<H) L452 !##(
"""""""""""""""""""""""""""""""""""""""""""""""""""""""""""""
水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
朱宛华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合肥!"###$)
摘要: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水量也日益增长。中国水资源紧缺,而
水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及水污染的修复技术的探讨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文中
叙述了中国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提倡节约用水,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提高
单位水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开发节水型农业体系。建议以流域为单位,实行统一管理调配,利用地下
水开采所腾出库容,拦蓄洪水及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灌地下,以减少灾害,增加水资源量。文中还综述
了地面水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海水古咸水入侵,酸雨影响地下水水质及垃圾堆放场下淋滤液对地下
水的污染;探讨了用絮凝沉淀、好氧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工艺、膜分离技术及高浓度有机有毒
废水等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修复技术;探讨了对地下水中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溶解有机物、硬
度、三氮的截、坝、投、抽、排等的修重技术。
关键词:环境;减灾;水环境;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用。事实上人们对自然的每一种干预必从自然得到
( 环境与减灾反馈,顺乎客观规律者取其正效应,逆反客观规律者
必然遭到负作用[(,!]。
($*, 年(! 月(( 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马克思曾指出:社会条件只能适应一定数量的人
著名的(+$ 号决议,将($$# - ($$$ 年定名为“国际减口,而“人口究竟能超越它的限度多大,是由限度本身
轻自然灾害十年”。这是一次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 决定的”,可见人口限度与这个人口自然的承载力是对
在联合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自然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有协调规律,人为灾害的
给《灾害学》杂志写信,郑重提出了还应注意人为灾协调要强制约束人口增长,要通过减灾工程及非工程
害的问题,因此,我国称($$# - ($$$ 年为“国际减灾性措施来控制。例如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在我国大地
十年”,不仅要减轻自然灾害,还要重视人为灾害。上的消退与消逝过程说明生态环境变迁与人口压力,
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必须保持相对平衡,社会才能公元前( . ! 世纪人参南界在王屋山、太行山、泰山一
稳定发展,防灾减灾已是世界性问题,要动员全世线,之后先后在太行山、燕山消逝,直到近年来长白山
界、全人类组织起来持久、积极、稳妥地齐心协力来人参分布区退缩。实际上人参有很强繁殖力,但其种
解决。在古代灾害多来自环境和自然,而现代,由于群竞争力较弱,它十分狭隘地依赖于红松种群而生存,
复杂的社会系统演化,高新技术不断扩张,战争灾祸人参承受人口压力阈值为)& 人/ 01!,红松针阔混交林
[ ]
此起彼伏,人类

水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jianjian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