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避免不恰当的问题,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
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教师要根据具体数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结合课型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新知教学,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习题讲评,要从思想方法、解题规律入手设计问题;复习教学,要从规律性、易混淆的知识点出发设计问题,等等。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阻碍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引发数学思考。
把握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是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相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拓展处、转折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
选择提问的句式。一般说来,判断型、叙述型发问句式常用于增加师生活动,检查学习效果,运用得当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诊断型发问句式常用于诊断思维障碍,疏通思维渠道,建立情感认同;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则多用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从这几种问句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教师发问时应尽量减少判断型、叙述型句式,尽可能增大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的比例。
第 6 页
确定答问对象。这是检查和评定学生问题思考结果的先置环节。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常常先指定学生再发问,或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照座位)发问的情形。这样的做法,虽然省事,却产生了明显的弊端:这将使答问对象固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去注意思考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
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