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读后感.docx《可怕的两岁》读后感
家有两岁萌娃一枚,已到呀呀学语之时,大动作敏捷,脾气犹如夏日天气阴晴不定。考过心理学,却对此时此刻的小人儿拿捏不定,一本书《可怕的两岁》映入眼帘,封皮上那个可爱的宝宝此时哭得梨花带雨,还真像我家那位耍脾气时的模样。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 3 岁前至关重要,然而我却真不记
得 3 岁前我都经历了什么,更难以从自身的发展印证出这句
话的准确性,但让我深信不疑的是, 3 岁前的小孩子真是卡哇伊那,小小的惹人喜爱, 每个阶段都会给你带来无尽欢喜。谢谢小小的你们呀,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在抚育的同时记起了
儿时曾经的模样呢~所以,那个曾经忘记的 3 年,我想好好与可爱的小朋友一起找回。
曾经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并及时给予他们回应,也有许多教育学者和心理专家对此表示认
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 1962 年创建父母能效训练( PET)实质也是在阐述这样的理论,然而在亲身实践
中我也产生了许多疑惑?一是,无条件的爱凡事及时回应是否会剥夺父母的权威性以及自由空间?二是,在所谓这种充分的爱中,孩子真的会被感化吗?在读《可怕的两岁》时,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简单总结起来就是: 2 岁前的孩子要给予完全充分且无条件的爱, 2 岁到 3 岁后,父母要逐渐走出第一季开始向权威性转变。再直白些就是: 2 岁前请保持理性,打骂以及讲道理,无用! 2 岁后,如果想打,那么可以逐渐开始了,当然此打非彼打,而是一种惩戒,动手的真打可是惩戒的最低级手段。
我认可作者部分理论,对某些理论持中立态度,毕竟国情以及社会文化不同,全部拿来主义的育儿方式不可取,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下是感触较深的几个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
培养孩子的本质父母唯一的教养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性格,而孩子两岁的时候父母就该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实现这一目标,性格决定命运,有良好品质的孩子,日后也
差不了, 怎样培养性格, 以我之见无需刻意为之, 言传身教,孩子就是你的缩影。
岁以后要杜绝高度介入的育儿方式,使孩子理解关注父母是自己的职责,而此时父母应该更重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婚姻关系稳固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在各方面会发展得更好。
为孩子创造优良环境两岁的小朋友非常淘气,在限制孩子行为时,注意不要抑制他探索的本能,创造安全有趣的环
境,喜欢什么就去翻, 去寻找, 然后当他问你这是什么时候,积极给予解答。小朋友有个阶段都喜欢问问题,抓住黄金时期,一起探索奇妙的世界吧。
怎样选择玩具玩具太多会扼杀孩子的选择能力和创造力,适当地给孩子买创造性的玩具,乐高近几年大热,无非是抓住了孩子成长中急迫需要的创造性,玩具可以不是乐高,小孩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即使是家里的一台电饭锅,只要你肯让他拆,他也会玩上半天,试试看,因为我家的锅就被亨亨拆了好多遍,哈哈。
与两岁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语言具体,与 2 岁小朋友讲
话能用 5 个字讲明白就别用 50 个字,例如:父母禁止孩子爬桌子说禁
《可怕的两岁》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