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效应与审计判断
【提要】非相关信息会 影响 审计判断,从而引起稀释效应。非相关信息越多,稀释效应就越明显。为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和稀释效应,如增加审计人员 会计 责任、改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等。
【关键词】审计判断 稀释效应 有限理性 审计环境
一、稀释效应:审计判断的认知偏差
本文的“稀释效应”是指认知心 理学 中的稀释效应。审计认知主要发生在审计实施阶段,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信息输入、输出的内部心理过程。审计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所做出的某种认定、评价和决断。可见,审计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稀释效应是一种判断偏差,属于一种认知 问题 ,或者说是认知偏差。
二、稀释效应出现的原因
1.主观原因: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用于判断的非相关信息来源于“有限理性”原则(Favere,19
9
5)。有限理性使得决策者将认识方面(包括知识水平和 计算 能力)的局限性考虑在内。在一定的 社会 发展 阶段,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限制了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在做决策时一般选择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好的方案。既然决策是在有限理性下进行的,那么方案选择行为就是合理的,而不是理性的。同时,审计过程也存在有限理性,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不完全了解,仅获得部分信息,其中必然掺杂着影响判断的非相关信息,因此审计判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和偏差。
审计人员和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客户不可能向审计人员提供全部相关审计证据。审计人员搜集到的审计证据,既包括客户提供的审计证据,也包括审计人员利用各种审计程序和 方法 获得的审计证据。任何审计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形下做出的。特定客户的 经济 信息与审计事项实际具有的真实信息一定存在着质和量上的差异。如果这两种信息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差异特征越少,就越易于判断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就具体审计实务来说共同特征一般是相关证据,而差异特征就可能是非相关证据。这样,非相关证据越多,就越容易“稀释”相关证据的证明力。
2.客观原因:不利的审计环境。影响审计判断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经济环境、 科技 文化环境和微观环境。
(1)经济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企业 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导致不确定经济业务的产生,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如跌价准备、或有损失。而审计人员在对会计人员估计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时,主要是借助会计判断形成审计判断。此时的审计判断很容易受会计判断偏误的影响,从而产生审计判断偏误。
(2)科技文化环境。审计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科技文化环境直接相关。显然,科技文化环境影响了审计人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3)微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作业的区域范围,它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差、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增加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引起判断失误;审计对象越复杂,相关信息的披露越不充分或
稀释效应与审计判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