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学术委员会:近期中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评价与建议近期中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评价与建议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学术委员会随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人居环境改善的日益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实施,中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开始受到政府、公众、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在城市建设中开始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与误区,现总结如下: 1、城市生态问题初步得到认识,生态建设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 年底,全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花园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山水城市、循环经济城市等生态型城市的已有135座,从这些城市的地域分布来看,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高于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虽然这些城市各有不同的出发点,但至少表明社会各阶层认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性。 2、部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有明显的效果。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环城绿带建设、生态廊道建设、非建设用地规划、生态保育区建设对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态支持能力、满足市民休闲体育等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示范作用的带动下,全国主要韵大城市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用地的规划建设,值得高兴。 3、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在少部分城市、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城市生态问题日趋严重,部分城市威胁到城市生态安全,特别是(A)支持城市发展的生态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包括发挥生态服务的自然空间受到蚕食, 城市正常的生态过程发生质的改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表现为城市森林、城市水体、城市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减少,城市无序扩展、土地失控、浪费严重,污染型缺水加剧,城市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洪水灾害加剧,城市生物多样性骤减,等。(B) 关系城市市民生活质量的生态要素继续受到威胁, 表现为:虽然城市总体绿地在扩大,但人均绿地特别是人口密集区的绿地指标仍在下降;可供采集的清洁的地表水源与地下水源水量与水质形势都在恶化;由于近郊土壤和水污染的加剧,产自近郊区的居民食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普遍攀升;由于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中氮氧化物污染物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 汽车尾气污染成为许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垃圾围城现象在中小城市日益明显。 4、城市密集带由于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和缺乏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责任与意识,区域生态环境缺乏整体,区域生态质量快速恶化。表现为区域内的生态用地,如:区域性湖泊、河流、农田、湿地、森林总面积持续减少,区域性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沿江、沿海重复建设港口、码头、化工、钢铁、汽车等污染企业;流域性的水体恶化,大势采用污染转嫁模式谋求局部地区的发展,大肆侵占其他城市的水源地,沿江城市都在沿江地区布置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以方便排污;行政区的边缘部分成为难以治理的污染型工业的选址,进行污染转嫁。 5、欠发达地区城市的生态问题开始趋于严重。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生态问题被忽视,生态建设在绝大部分欠发达城市尚未开展, 城市生态用地侵占严重、城市各类灾害加剧,人居环境恶化。 6、伪生态、假生态、破坏生态的规划与建设有泛滥的趋势。表现在:严重缺水地区大搞大面积的湖泊;干旱地区规划大面积的草坪;大规模移植大树,进行生态破坏转移
近期中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评价与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