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道家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种美学类型,对中国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美学总纲。提出凡是与道相协调,符合自然无为的宇宙节律的就是真、善、美,“天人合一”的审美标准既是对神仙世界的追求。
一、“以无为本”“崇本举末”的意境观
概况的说“以无为本”“崇本举末”从形神关系上讲,神本形末,又贵神不废形,于形见神。形即为实,神即为虚。从意象关系上讲,就是从象入意,意本象末,又贵意不废象,于象见意。象即为实,意可称虚。虚实关系最初、最根本的思想应该是老子哲学,这种“虚”的观念对于中国美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这种从“有”到“无”不仅是六朝美学,也是中国美学的根本特征。首先,对形象之超越意味着在艺术表现上不是去追求对事物自身形象的描摹,而是要求选取最能表现虚之实,从实见虚,这又带来表现方法上的简易。因为具体的形象往往是繁复多样的,如果全盘复制,往往会使创作者自己主管的情趣隐没于对象之形中。
二、意境中的自由“心”
境界之“无”的根本特征是自由。这种意趣和庄子是一脉相承的。金丹元说:“我们说庄的精神是中国意境说的源头,庄子强调自由,强调求助于自我之心的‘游’,都直接催动着意境说的萌芽。”自由之境界。这是一种虚幻的仙境,是现实中没有的,诗人只是借它来表示现实世界的不可“托身”。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无”,是对现实“有”的超越。此“无”似乎直接来自于庄子。庄子的理想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引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具体而言,“心之自由”对意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三个范畴:清、远和逸。
“清”老庄皆讲体道之功夫,这是一种清净的状态。老子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庄子讲“朝彻”,通过外天下、外物、外生死,“而后能朝彻”。朝彻即“心境清明洞彻”。“清”不仅是境界,也是工夫。就工夫而言,指进达此境界所必需的涤除玄览之工夫,从审美角度看,这就是审美心胸论。审美需要“清”,只有心“清”方能目“明”,发现一个与现实存在不同的、审美的世界,此之谓“清明”。
“远”是一种从当下事物中超越出去的境界,魏晋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追求这种“远&rd

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