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源期刊网
我国政府社会性监管问题浅析
作者:王 芳 李 艳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2010 年第 08 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性监管所存在的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标准存在 缺陷以及对违法者惩处力度不足等问题 ,提出了要健全社会性监管法律法规 ;构建完整统一的标
准体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建立社会监督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社会性监管 ;问题 ;对策
所谓社会性监管是指 :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
为目的 ,对产品、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 ,并禁止、限制 特定行为的规制。 [1] 近几年由于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事件频发 ,使得社会性监管
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
一、社会性监管的理论基础
对于政府为什么要实行社会性监管 ,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政府对经
济的这种干预 ,为社会性监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些理论主要包括 :公共物品理论、
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 ,由于纯公共物品对生产者来说无法实现收费或收费的成本很高 ,对于这 种产品的生产由于无法收回成本所以不可能由市场提供 ,而只能由政府提供 ,如果政府不加以提
供必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政府不仅要提供公共物品 ,而且还要对公 共物品提供和交易过程进行社会性监管 ,包括对公共物品的数量、质量、安全、健康、卫生等
多方面的社会性监管。
外部性指企业的某种行为使他人受益或受损都不会因之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外部性问题 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有
我国政府社会性监管问题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