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三味”
摘 要: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对乡村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方面和发挥积极效用,助推乡村振兴。本文立足于乡村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及原味文化,在从“传统乡村”向“精致乡村”的转变过程中,探寻全新的高品质乡村风味,打破乡村旅游低端农家乐化、城市化以及功能性消费的桎梏,规避盲目开发及不规范的管理造成的生态破坏,把科学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促进乡村旅游长足发展。
关键词:乡村;文旅融合;三味
近年来,随着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民生工程。2020年,农业农村部鼓励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特别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一、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大扶贫和大生态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全国各地依托独特地域造就的山地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多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特别是2020年重大疫情,长期的宅家让更多人渴望回归乡村田园,重塑乡村田园价值。在市场需求推动及未来发展趋势引导下,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由于核心吸引力缺失,村寨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众多乡村旅游点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休闲旅游仍然以自然观光为主,不能较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旅游较高品质的需求,游客缺少深度融入体验,旅游经济效益不高。
在乡村旅游经济活动中,文化成为亮点和卖点。没有文化的旅游,将使我们的心无处安放。一个乡村旅游地,正是由于其鲜明而独特的文化意向才足以吸引游客、满足游客并感动游客,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在于,乡村民族民俗文化大市场感知度低,缺乏典型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符号,注重外在形式,忽略内涵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与乡村形象、旅游品牌脱节,因民族文化原生地面临传承危机等而导致乡村旅游地缺少内在依托,特有品味消失殆尽。
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三味”所秉持的理念
城市人到乡村旅游,深层次的需求是“回归自我和回归人类的童年”。乡村旅游打造的核心不再是旅游,而是围绕原住民、返乡创客、生态移民的幸福生活,没有刻意讨好游客,游客却能主动融入。
从乡村旅游的外部环境来看,自然山水只有体现了超功利、超形象的本体真美,才能完整自足地体现大道至简至美。山青水秀,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最本真的存在,都是宇宙精神、生命意蕴的丰富展现,天地自然万物和谐统一、完美融合。游客轻轻地来了,静静地走了,情感的惬意舒适却永存心底。因此,乡村旅游景点的打造理应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天地万物,保有当地风物的原有特色和整体美感,清新自然而又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活力,深藏文化意味,带给游客极强
的视野冲击力和内心强烈的震撼,成为游客心灵皈依之所。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看,两者的亲近程度,决定着游客是否存在深度体验。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只会使绝大多数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特别是随着物质需求的日益丰
探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三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