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情况
渔光互补发展概况
渔光互补是一种光伏与池塘养殖相结合,是将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方,下层用于水产养殖、上层用于光伏发电。渔光互补、一地两用的特点,能够极大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渔光互补作为光伏与池塘养殖结合的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水产养殖,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潜力巨大,但是在电力供应日益紧张的地区,土地资源的紧缺使传统的光伏地面电站难以大规模推广,而渔光互补可利用鱼塘铺设光伏电池板,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收益,为光伏发电项目大面积推广提供无限机遇。
随着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项目占用土地面积大、单位土地效益低的矛盾日益显现。在国家相关政策抑制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建设、分布式发展又遭遇“好屋顶难求”的背景下,光伏发电在蔬菜大棚、牲畜养殖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等一系列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图2-1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效果图
图2-2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效果图
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所在地气候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加剧了中国能源替代形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高效利用现有矿物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利用渔光互补电站在鱼塘上建设太阳能发电,替代了一部分矿物能源,对于降低江苏地区煤炭消耗、缓解环境污染和交通运输压力、改善电源结构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完善了江苏地区的能源结构、保障了能源安全。
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我国在近二十几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矿物能源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CO、SO2、CO2和NOx等,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矿物能源的无节制使用,引起了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生态圈碳失衡、酸雨频发等环境问题。我国在新世纪将面临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资源保障、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产生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问题,电池板可循环使用、系统材料可再利用,可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措施,有利于建设环境和谐的社会。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按照火电煤耗平均350g标煤/kWh,,,、。有利于减少煤炭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物质基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是
2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