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荣格心理分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术中国』[大师经典]荣格心理分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杨 佛 兴   (1999年4月23日演讲于北京大学)
  前 言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佛化影响,对于人的心灵的开发和运用确有独到之处,远非西方心理学所能及。然而有些人却对于佛法有所怀疑,其实马列主义权威和世界名人都对佛教有很高的评价。
  ※ 卡尔•马克思:辩证法在佛教那里已经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 陈独秀: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 毛泽东: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在古代,佛陀传扬恢弘的教义,保佑普天之下太平无恙。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 孙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教可佐科学之偏。
  ※ 杨振宁: 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爱因斯坦: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上面所描述的那种宗教。(参考《禅》2000年1期)
  杨按:上列名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许并不相同,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们以“求是”的精神来看待佛法,所以对广博精深的佛法,都作出了正确的评论。
  佛法传入中国源远流长,其精神实质已为中华民族所吸收,乃至中国化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佛化内容。
  宏观西方心理学,目前,义理还不够深入,用处也还不够广大,如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定能获得新思维,从而走向改革、新生、发展的道路。
  
  一、 要明智地看待东西方文化,它们都有互补的必要。
  首都“首届高校心理学文化节”活动介绍云:“心理学是年轻的科学。”其实,从心理学在我国大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可以说它是“年轻的科学”,但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对人的心理的参究、分析和应用却早已源远流长乃至登峰造极了。
  1998年12月,我参加了
“首届荣格心理分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外国专家的报告都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老庄、易经和禅等文化很感兴趣。从他们的报告可知: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很深入的参究。
  东西方文化各有不同的内涵和方法,它们有互补性,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妥。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误区,一次是对神的绝对性的崇拜,结果一切都绕着神转,崇拜上帝万能。一次是现在的科技崇拜、物质崇拜,认为科技万能。中国文化恰恰在这二方面具有克服神本主义和物本主义的优点。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在西方二次变革中产生影响。
  20世纪以来,科技、物质崇拜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和校园问题……从而掀起了新人文主义思潮;新人文主义思潮也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东方思想。随着科

荣格心理分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orynich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21-1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