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个“空壳村”如何变“实心”.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个“空壳村”如何变“实心”.doc三个“空壳村”如何变“实心”编者按:“空壳村”是指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的村庄。助力“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 是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基层治理、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近日,本刊记者分赴惠水县甘昌、排楼、赤土三个村采访, 将它们的致富经验与读者分享。甘昌、排楼、赤土,是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的三个行政村。甘昌位于大山深处,排楼位于高速公路附近,赤土位于园区腹地,经济收入、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在 2014 年以前,这三个村子却戴着同样的帽子――“空壳村”。如今,甘昌、排楼和赤土都已顺利“脱帽”,经济升级、环境优化、民生改善、面貌一新。从“空壳村”到“实心村”,有何“秘籍”? “无中生有”贫困村开发荒山借力突围 6月 18日, 雨后初霁, 惠水县涟江街道甘昌村的千亩山林显得格外葱郁。沿着规整的水泥小路前行,走进林中一看:树上挂着的桃子、核桃, 即将成熟; 林间套种的钩藤、茶叶, 长势喜人―― 1500 亩荒山被改造为经果林种植基地。到 2016 年,这片果林将进入丰产期,预计收入超过 200 万元。在甘昌村东面,另有 1150 亩荒山被开发为水蜜桃种植基地,目前育苗已经完成。在穿村而过的响水河畔,贵州省甘昌服装厂于 2014 年底投产,今年已经接下了几项大订单,预计年产值超过千万。在村支书杨杰的计划里, 甘昌村将实现“桃花山、核桃园、响水河畔旅游热”的目标, 还要成立农民投资开发公司, 承接引进更大的产业项目。谁能想到, 三年前的甘昌村, 还是一个山多地少、生活困苦的贫困村? 2011 年, 在惠水县相关政策的支持下, 甘昌村“两委”把“复制华西、改写甘昌”作为奋斗目标, 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和产业项目, 计划合作开发千亩荒山。合作开发, 既要让企业有信心入驻, 也要让村里得到收益。甘昌村把集体入股作为招商引资的基本条件, 把惠水县给予的政策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谈判砝码, 与贵州古苗疆旅游文化公司谈妥了条件: 村里做好服务, 向县里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 保证完成土地流转; 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租金向村民流转土地, 挂果后每年提成产值 5% 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期收益。“到 2018 年, 荒山开发将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百万元。”杨杰介绍, 除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之外, 荒山开发还带来了 100 个就业岗位, 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村民平均增收约 3000 元。与此同时,服装厂招聘了 50 名留守妇女和青年,工资超过 2000 元。就这样, 企业提供行业经验、市场渠道、资金投资, 甘昌提供政策优惠、土地设施和产业工人,两者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开辟了贫困村致富的新出路,还创造了“( 市场+ 股份) × 民心积累=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甘昌模式。“取长补短”薄弱村做大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葡萄能卖个好价钱!”望着村口 1200 亩葡萄基地, 排楼村村支书唐和平的脸上带着笑意。这是排楼村连片发展葡萄种植的第三年。第一年, 天降冰雹; 第二年, 遭遇虫灾;第三年,丰收在望。排楼村的传统产业是生姜种植。由于邻近公路, 村民便把自家种的生姜运到长顺等地销售, 生活水平并不差。可是, 排楼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 2012 年, 排楼村下定决心要摆脱“空壳村”的帽子。村“两委”牵头, 村里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动员组织村民流转土地种植葡萄。当时

三个“空壳村”如何变“实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