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家访个案分析
新学期开始,我班一名女生佳佳活泼开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接下来的教学接触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及时。考虑到作为一年级新生对于批评的心理承受力,我几次暗中提醒她,但收效不大。为了不让她这种学习状态继续下去,我决定进行家访,深入了解佳佳的情况。 经过深入与佳佳妈妈交谈,基本摸清她的问题所在。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把她放给年迈的奶奶照顾,老人家过于疼爱孩子,基本不过问其学习方面的事,造成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作业完成不及时。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佳佳:平时多与佳佳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她的想法,鼓励其扬长避短。安排她做组长为大家收作业,利用自我监督的力量对她进行监督。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对其在学习方面进行关心,结合家校两方面的力量帮助转化。
与家长达成共识后,佳佳不完成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作业质量比较高,我及时的给予了表扬。佳佳在同学们欣赏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劲头大了不少,现在课堂上能带动很多学生积极参与,佳佳妈妈也反应近来两个星期懂事多了,基本能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使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是通过交往形成的,而家访工作就是教师主动与家长交往的较好方式。为促进家校之间的亲密联系,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以班主任的身份家访了10多个孩子的家庭,在这过程中,我通过和家长的正面接触、交流,掌握了学生及其家庭的更多信息。这有利于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加以引导,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备好课”。
家访案例: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行为、心理的影响
基本情况:颖,我们班比较令老师头疼的女孩子,作业马虎、拖拉,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较差。除了学习上令老师担忧,还有一点就是爱撒谎,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可是我却从她眼睛中看不出一点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天真纯洁。只要她没有完成作业,她总是会闪着她无辜的大眼睛说忘记在家里了,刚开始我也会被她的眼神欺骗,后来才发现这是她惯用的法子。
要帮孩子改掉这些缺点还得找到原因。家访过程十分顺利,通过与其父亲的交谈了解到颖现在的家庭十分特殊,是组合家庭,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直到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才从老家来到苏州,跟着父亲现在的家庭一起生活。而另一半家庭也是带了一个女儿过来。父亲平时忙于工作,现在的母亲会照顾到颖的生活,父亲平时也会抽时间在孩子的学习上,但偶尔会出现打骂孩子的现象,孩子比较惧怕父亲。
反思:在8岁之前那段时间,颖缺少父母亲的关怀和教育,而这个阶段正
家访个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