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复建.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复建.doc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复建要发展经济,需要掌握一定科技知识的人才,也就是首先要发展科技教育, 培养大批科技人才。鉴于当时岛内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和几所专科院校, 每年培养的学生不过数千人, 根本不敷需要。更重要的是, 194 9 年大陆新中国成立后,使许多侨居海外的科学家和留学生们受到极大鼓舞, 他们强烈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要为国家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而掀起了海外学子归国的热潮。大陆有关部门也很重视, 采取了各种措施,尽最大努力促成他们早日归国。台湾复建清华大学据不完全统计,自 1950 年至 1957 年,约有 3000 名海外科学家和留学生回到祖国大陆, 约占建国前留学海外学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输送了极为宝贵的新鲜血液。他们后来大都成为各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发展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国民党当局也不遗余力地想拉拢海外学人到台湾, 但来台湾后让他们干什么?有什么职位空缺安排他们?能否让他们真正安心留下? 当时台湾岛内政局仍然动荡,经济萧条,财政拮据,教育经费甚短, 无力改善教学和科研设备;加上大学和研究所数量有限,职位空缺很少, 而且教师薪资过薄, 为维持生计, 知名教授多有奔走兼课者。在此情形下, 很少有海外学者愿意到台湾。为此, 许多随国民党当局自大陆撤退来台的教育学者、科技专家和关心台湾的海外学人都曾向台当局提出建议, 希望建立新的高校和重新组建“中央研究院”,吸引海外科学家来台,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直到 1954 年,台湾经济状况已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岛内原本紧张不安的气氛也稍稍平定,成立高校事宜才提到台当局议事日程。首先是将岛内已有的专科院校扩编改制,如台当局 1956 年将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前身为台中农林专门学校) 升格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 将台湾省立工学院( 前身为台南高等工业学校) 扩编升格为“台湾省立成功大学”,将台湾省立农学院(前身为台中农林专门学校)与法商学院合并,并新设理工学院, 1961 年升格改制为“台湾省立中兴大学”。这一过程产生不少教职和研究席位空缺,成了招聘延揽海外学人的好理由。但这些新成立的大学名气都不够响亮,学校研究试验设备非常简陋, 学科设立也很少, 难以对知名海外科学家产生诱惑。这时, 有人想到要在台湾重建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为 1911 年在北京设立的留美学生预备学堂, 1925 年设立大学部, 抗战期间曾西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合组西南联合大学,抗战结束后回归北平。数十年来, 这所大学培育了无数优秀学子,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享有盛名。由于清华大学的办学资金来自于 1900 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拿出 亿两白银作为赔偿,即所谓“庚子赔款”。 1909 年美国将所摊多余部分本利退回,充作清政府选拔留学生赴美留学之用,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次年改名“清华学堂”。 1924 年6 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 将其余的 万美元赔款用于中国教育文化基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 10 名中国人和 5 名美国人组成的“清华校务及游美学务基金保管委员会”(简称“清华董事会”), 本金放在美国,以每年的红利资助清华大学办学(当时称“清华学校”, 隶属外交部)。 1928 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将清华基金改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管理,清华大学遂隶属于教育部。 1948 年冬,人民解放军由南口进至北平西郊,国民党军退守城内,位于郊外的清华园处于解放军的势力范围。此时清华大学师生还在上课,校长梅贻琦恰好前一天因公入城, 当时城郊交通断绝, 只好留在城内。几天后, 他匆匆搭上国民政府派来的专机去南京, 因为太过仓促, 连清华大学的印信都未及携出。第二年, 梅贻琦前往美国纽约, 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董事洽商清华基金的保管及运用事宜,并自 1951 年起,将其利息用于协助在美学者从事研究, 以及购买学术书刊和仪器赠送台湾岛内专科以上学校。正是因为有了这笔清华基金, 梅贻琦开始四处奔走呼吁, 组织成立清华大学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希望利用这笔钱在台湾复建清华大学。恰巧此时,台当局获知大陆中国科学院 1950 年5 月成立了以吴有训、钱三强、何泽慧为骨干的现代物理研究所, 专门从事原子能科学研究; 195 2 年下半年制定了核科研五年计划, 其主要目标是开展核物理试验和为建造反应堆创造基本条件。 1955 年6月, 中国科学院确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 10 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原子能和平利用研究。为缩短中国大陆核技术和核工业初创时期的建设进程,从 1953 年起,中苏两国政府在核能领域签订了多个协议, 苏联将在铀矿勘探、核科学

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复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