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移民进行时.doc大移民进行时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下属岢岚、五寨两县位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飞机从忻州上空掠过, 巍巍太行苍茫无际, 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外面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却因远离都市远离现代文明,渐渐被时代浪潮抛弃,人们的生活日益困顿。找“穷根”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当下,怎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成为忻州市委、市政府践行宗旨的最现实内容。要致富先找“穷根”,忻州市委市政府会同岢岚、五寨等县扶贫办的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 深入田间地头挖“穷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们得出一个共识:忻州穷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干旱、高海拔、无霜期短,加上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贫瘠,致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根本无法承载人们致富的希望。树挪死,人挪活,移民是这里的人们摆脱贫困的最佳选择。方向定下来了, 具体实施起来却千难万难。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最是讲究故土难离,入户调查显示, 60% 的人不愿离开,尤其老人们更是说死都不愿意走。有人说守着穷家好歹还有几亩薄田种, 到了城里, 没营生可做, 岂不更没法子活, 有的说穷就穷些吧, 乡里乡亲几辈子了, 大家彼此有个相互照应, 搬到别处两眼一抹黑, 可咋活呀?还有的人担心乡下人搬到县城里住, 被城里人看不起遭欺负, 更有人直接摇头, 表示根本拿不出钱到城里买房置院,这家怎么搬? 村民们的顾虑让调研组的同志很是心酸,世代贫穷让乡亲们固步自封, 没有自信, 甚至丧失了追求富裕生活的勇气。当下, 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全民富裕奔小康是党的路线,怎么能落下任何一个乡亲? 市委书记市长下达指示: 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 一定要把乡亲们搬出穷窝窝, 不仅要搬出来, 还要让他们安心住下来, 生活好起来, 彻底告别过去的穷日子! 领导发话了,咱就全力以赴抓落实吧! 挪“穷窝”作为“老贫困户”,五寨的搬迁早在 2003 年就开始了。因为动手早, 再加上当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强劲扶贫“春风”,如今,他们的移民工程已初见成效。五寨移民搬迁的第一个“作品”是经堂寺村的整体搬迁。当年的经堂寺村位于大山深处, 全村 48户, 113 人, 土地 334 亩, 人均土地不足3亩, 就着 2 亩坡坡岗岗的山地好不容易种点土豆玉米, 还常常被山里的野猪糟蹋了,一亩年均收入仅 300 元左右,人均收入不到 1000 元,日子过得十分焦苦。孩子上学、看病就医更是难上加难,截至 2003 年,全村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村民占 70% 以上,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样的村子如果不搬迁,想脱贫几乎是痴人说梦。要脱贫,办法只有一个:搬! 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五寨扶贫办主任陈振龙带着工作人员跑土地、跑资金, 磨破了嘴皮子, 磨穿了鞋底子, 终于在县城为搬迁移民建起了清莲新村。从 2003 年至 2009 年,历时六年,经堂寺村村民陆续搬进新村, 完成了整村搬迁。有了整村搬迁的成功经验, 五寨县扶贫工作接下来更是“大手笔”: 2008 年至 2012 年,对原来散落在五寨沟里的 77 个村子组成的一个乡进行整乡搬迁。原来的洞儿上村、黄土坡村、李家庄乡的村民们如今住进了宜居园、清荷苑、东紫园, 从最偏僻的小山村走进城镇, 住上楼房, 一步到位。从此, 他们从思想到行为再到生活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第一个重大改变是“变勤”了。过去生活在山沟沟里
大移民进行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