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妈妈与亲子关系
教师妈妈这个角色相对于社会其他职业角色的妈妈在亲子教育中有着很多不同的困惑,教师妈妈们经常抱怨的一句话就是“那么多的学生我都教明白了,怎么就教不明白自己家的这个孩子了呢”。面对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如何才能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将角色扮演的更精彩,让自己在亲子教育中也能如鱼得水,这就涉及到一个话题教师妈妈的亲子教育。
由于父母与其子女必然的血缘关系,加之因而派生的父母养育子女的天职,以及子女在长大成人的一定阶段对其父母在衣、食、住、行上完全依靠,从而致使他们共同生活,其关系自然非同一般的亲密。于是家庭成为孩子学习、生活和认识社会的第一所学校,而且也使家长成了他们无法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基于孩子的一切学习都始于模仿的天性,所以父母则必然成为他们的榜样。时时学习,事事模拟,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其规律表现为:道德人格及其水平、各种生活习惯与日常言行,以类似传染的方式向其子女不断渗透。因此犹太人曾有一句名言说:注意你们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你们的每个举动都铭刻在儿童的记忆里,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因此教师妈妈们要十分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以具体的言行体现在一个人的个性中。
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其品格修养的形成多来自家庭中,而且往往表现出家长品格的缩影。在一项调查中显示,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产物,7个诈骗罪少年6个家长不诚实、爱说谎,14个偷盗者中,13名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15个故意伤害罪的孩子有12个家长性格暴躁,爱与人争斗,打骂孩子行为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如果家长彬彬有礼,一般孩子也很懂礼貌,如果父母常说脏话,孩子也会粗口。记得一则公益广告中一个小男孩给妈妈端洗脚水的场景已经印入很多家长的头脑中,因此说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家长要首先做出榜样,身教胜言教。很多家庭中发现很多家长苦恼于90后、2000后的孩子自私,不懂得尊重家长和长辈,更不懂如何孝敬父母,针对这些行为习惯,我建议
作为教师们的家长们不要总是抱怨与唠叨,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你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领孩子和自己的父母相聚,在相聚的过程中表现对父母的尊敬,如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夹菜给父母、帮父母揉肩捶背、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与理解,同时让孩子也参与实践中,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建立良好的或新的行为习惯。总之在此方面的家长们要了解,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损人利己、尖酸苛刻、为我独尊的毛病,是导致孩子误入歧途的根源,所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是家庭教育中树立榜样形象的重要条件,才能更好的树立榜样作用。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入社会后,将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剩下最有用的就是习惯。现在很多的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在生活中做事拖沓,没规矩,不爱卫生,浪费等,其实在生活中的习惯更是形成于家长的示范作用。如果要求孩子爱卫生,家长一定要爱卫生,要求孩子要准时,家长在平时的社会活动中就一定要守时,在生活中按时就寝,饭前便后要洗手,用完东西要放回原处,经常做内务整理,例如
女教师要经常整理手提包、衣柜等,对孩子都是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可是据我了解很多的教师由于工作等诸多原因,家里经常是狼藉一片的,所以在你做的时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做,久而久
亲子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