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2 / 50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而科举制度的作用
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1
【课题】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教材版本】
中华书局版 【课型】
常规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__年__月__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合同为一家”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隋唐科举制的诞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及意义,从而认识到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2 / 50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表格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探寻我国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民族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图的展示,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唐朝与各少数民族间交往的概况。 (3)、通过问题思考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科举制创立的重要性。 (4)、通过随堂能力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等。
(2)、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及难点】
2、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4 / 50
1、重点:科举制度的确立 【教学方法】 【教具】
常规教具:板书 辅助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 师:(播放布达拉宫图片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图片)
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宫殿依山垒砌,高13层,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你知道这是为什?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二、 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的少数民族以及分布概况
师:唐朝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色楞格河流域有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南诏政权;在东北地区则有靺鞨等族
。 (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使学生更详细具体的了解唐朝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直观一些,我们就来看一下我给大家画的这个表格,然后回忆一下刚刚我们讲过的内容一起来填空。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5 / 50
师:唐朝边疆分布着那么多的少数名族,唐朝时期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巩固统治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师: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唐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