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教学设计.doc《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1 / 4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课方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中学 郑爱国
教课目的:
1、认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累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意和境界,品尝语言,领会作者包含在诗中的感情。
教课要点:累积知识,背诵默写古诗
教课难点:诗意和境界的掌握,领会诗人的感情
教课方法:朗诵、商讨。
课型:新讲课。
教课过程:
一、释题导入,整体感知:
黄鹤楼是位于武汉市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当宦途失落,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 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 室迩人遐的孤独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 积蓄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 面对无穷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久的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踪迹遍布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二、分组读译,归纳意思:
1、自由朗读,累积字词
、范读指导,领会感情
、小组合作,归纳诗意诗句翻译:
传说中的神仙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不再可以复返了,惟有悠悠白云陡然千载仍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记忆犹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傍晚不知哪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忧虑!
三、研读共品,自由赏析:
、首联——“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古代的神仙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 (板书:室迩人遐)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神仙驾鹤而去不展转,只剩下白云千载飘荡在空中。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光阴不再, 先人不行见之憾。(板书:光阴苍莽, 研究:领会两个“空”字的意思 )
明确:前方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境界,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光阴悠悠,世事茫茫的无穷感触! (板书:难过、失落、孤寂)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2 / 4
《黄鹤楼》教学设计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旺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述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旺盛的状貌。 (板书:写景抒怀)
4、尾联——日暮时想念起遥远的故土?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订交融。(板书:悠久缠绵)
四、试题点睛,商讨研究:
1、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黄鹤楼》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限书海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21-1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