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去感受那伟大的父爱。
二、品读体验 (精品文档请下载)
1、孩子们,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你能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学生读文,当读到最后一句时,引导学生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父亲了不起,坚定信心执着地去救儿子,儿子也很了不起,他始终坚信爸爸回来救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去感受那份真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2、大屏幕出示自学思考: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精品文档请下载)
3、学生先自己学习,边读书边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
《地震中的父与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