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面》.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9 一面
1
.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
2
.
鲁迅非常关心爱护青年。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些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就有许多青年,因为——
3
.
有一位青年,他叫阿累。 他与鲁迅有过一面之交,鲁迅先生给他留下了终生不忘的记忆。 让我们来看看是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4
.
阿 累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一 面
5
.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阿累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人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后经人保释赴马来西亚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6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7
.
窖jiào 赫hè 译yì 懊ào 莽 măng
挲suō 颓tuí 捏niē
熏xūn 憎 zēng 虐nüè
读读生字
8
.
zhuàn(转椅)

zhuǎn(转移)
shè(宿舍)

shě(舍弃)
bō(剥削)

bāo(剥开)
shā(煞风景)

shà(凶神恶煞)
tiāo(挑起)
tiǎo(挑战)

9
.
词语积累
地窖:
储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中有鲜明的意思。
懊悔: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10
.

《一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3.26 MB
  • 时间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