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论文
LT
摘要: 自1980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几经变化,在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人口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等问题凸显。实行“全面二孩”政策,适当提高人口数量,弥补劳动人口不足,有利于平衡人口性别比例,降低养老人口比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及实现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所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是大势所趋。文章将从放开政策实行原因及背景,“全面二孩”政策的利弊端,民众对其接受程度及态度,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关键字:放开二胎、人口问题、政策调整、可持续发展
一.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原因及背景:
中国或面临“低生育陷阱”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低生育陷阱”
。当前是修复人口结构的最后窗口期,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全面放开二孩后,除了头几年有所反弹外,,,。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应立即由数量控制转向改善优化结构,现在应该担心的是补偿性生育量太小问题,而不是生育堆积。
人口结构问题
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福利国家。
性别结构失调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3、“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隐忧——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数据显示,,这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4年绝对值下降,而这同时也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正在逐年缩水。
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ur Economics)所长蔡昉表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人口不断缩减是主要因素。
失独家庭问题
人口学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易富贤指出,根据2013年人口数据推断,,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不久之后的中国,预测会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利弊
全面“二孩政策”的利处
“二孩政策”将会抑制男女比例失衡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在传统观念,“多子多孙”、“累世同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人是门神,女人是外人” 等原因影响,导致许多父母产生“男尊女卑” 、“重男轻女”的意识,加上“一胎政策”的管控,很多人“选择性生育”,最终出现男女比例失调。性别比例失调将导致强奸犯罪率升高、婚配关系不稳定;男人与女人就业竞争大;人口严重萎缩等问题。
如今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则能极大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
“二孩政策”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会给卫生医疗和养老金制度减轻压力。
中国人口学会
“全面二孩”政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