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chenqin 的回答 (890 票)】:谢谢 @南区熊猫 等各位的
邀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非常复杂。俗话说,管
中窥豹,可见一斑,但就这题来说,三、五千字的篇幅,也
就只能窥上一斑了。 中国在 80 年代前的 GDP 增长率被低估,
而在 80 年代后一些时期的 GDP 增长率有所高估这算是对中
国真实的经济规模真的如伍晓鹰所说被夸大了吗?问题的
一个回答。正如伍晓鹰所说,中国 GDP 增长率曾经一度高
估了不少。这是由于间隔很长的不变价计算产出的算法导致
的。所谓不变价算法是这样的:在 1980 年,中国共消费了
10 只苹果和 10 只橙子,其中苹果和橙子都是 5 元 1 只,那
么中国在 1980 年的 GDP 就是 100 元。在 1990 年,中国消
费了 20 只苹果和 50 只橙子,为了去除苹果和橙子在这十年
内的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直接使用 1980 年价格当作不变
价(都是 5 元),算出 1990 年的不变价 GDP(已经去除通货
膨胀影响)为 350 元。但这种算法是有问题的。假如价格仍
然相同,苹果的消费为何会比橙子少那么多呢?在很多情况
下,这是因为前者的价格上升快于后者导致的——由于橙子
相对苹果变便宜了,因此人们选择购买了更多的橙子。尤其
是 80 年到 90 年相差十年,这样的替代效应可能会起到相当
大的作用。而不变价计算 GDP 的方法,实际上忽视了这种
人们为了避免购买高价商品而使用低价商品替代的行为。也
就是说,去除通货膨胀后,中国在 1990 年的 GDP 并没有真
正达到 1980 年的 倍,人们之所以能购买十年前 倍多
的商品,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自动用便宜的橙子替换了昂贵
的苹果。不变价算法对未来来说是高估,对过去来说,则是
低估。伍晓鹰的研究发现,中国的不变价算法与两次不变价
之间的较长间隔(十年换一次不变价的情况下,由于商品的
替代效应更大,估计偏差更大) ,加剧了这种 GDP 增长率的
估计错误。如下表最后三列:可以发现,按照伍的计算,中
国在 80 年代之前的增长率被低估了, 而在 80 年代后的 GDP
增长率被高估了。这种高估在本世纪头 8 年中,由于价格指
数计算方式的调整趋于合理而减少,但在四万亿之后的五年
内,由于大量投资价格指数的估计错误,又有所高估。可以
发现,按照伍的计算,中国在 80 年代之前的增长率被低估
了,而在 80 年代后的 GDP 增长率被高估了。这种高估在本
世纪头 8 年中,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式的调整趋于合理而减
少,但在四万亿之后的五年内,由于大量投资价格指数的估
计错误,又有所高估。伍晓鹰的这个发现,学界还是比较认
可的,许多研究也引用他的文章来调整中国的增长率。直观
表示如下: GDP 增长率体现的是一个相对水平。 上图中 1990
年被设为 100,红线是统计局的数字,蓝线是根据这些价格
指数重新调整的数字。可以看到由于 GDP 增长率被高估了,
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因此相对来说 1952 年的产出水平相对 1990 年没有那么低,
2003 年的产出相对 1990 年也没有那么高。中国曾经大幅度
低估 GDP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人民币汇率悄
悄地进行了大幅度贬值。这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对外出口,另
一方面也是想要增加外汇储备。 90 年代起,贬值加速了。1994
年,在前朱总理的推动下,中国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
实行并轨,并且一次性将人民币官方汇率贬值至 比 1。
从下图可以看到,从 1978 年到 1994 年,人民币贬值超过了
72%,其中 90 年代初贬值的幅度超过 40%。汇率贬值, 带来
了出口的价格优势,拉开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序幕。除此
之外,还有另一个好处:美元计价的 GDP 更低了。追求更
低的 GDP,就像是争取评上国家级贫困县,面子上过不去,
却能在各种国际协定中取得更优惠的条款,比如世界银行的
贷款。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以 1994 年为例,人均 GDP 少
于 725 美元的,被划分为低收入国家; 726 到 2895 美元之间,
是中低收入国家; 2896 到 8955 美元, 就成了中高收入国家。
其中,只有低收入国家才能获得利率更低、条件更宽松、还
款时间更长的「软贷款」 。当收入提高
中国GDP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