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探秘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官学制度、私学制度、家庭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的特征及教育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科举制度流弊与功过
2
精品资料
3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以及教育设施的总称。
中国的教育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代教育制度
萌芽期:原始社会后期
建立期:夏商周时期
消亡期:清末新式学堂建立后
繁荣期:唐宋时期
5
一、官学制度
官学是由官府开设的各类学校。最早在夏代就已有了正式的学校,这是教育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期奴隶主贵族垄断学校教育,平民无受教育权利。
1、建立期(“学在官府”)
夏代:奴隶主阶级的成员在官学中接受教育,包括生产技能的学习和武士教育。
商代:学习文字知识,并接受“六艺”等文化技能教育。
6
西周官学教育
国学
(大贵族子弟学校)
乡学
(一般贵族子弟学校)
小学(7年制)
大学(9年或更长)
识字和“六艺”学习
修身、治国的相关知识
7
2、发展期
汉代:“独尊儒术”促进了官学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期官学教育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中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
地方官学:在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村设序。
魏晋南北朝:西晋设国子学和太学。南朝刘宋设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进行分科教学,视为官学制度的一大创举。
8
3、繁荣成熟期
隋代:中央设国子寺,下辖五学。包括国
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律学。
唐代:中央设国子监,下设六学。在隋代
基础上增设了算学。学制多为9年。
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
三级学校。
宋代:承袭唐代,国子监又增设了武学、画
学、军监学等。地方设州学和县学。
9
4、衰亡期
明清时期,学校在社会上得以普及,但学校已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丧失了教育的职能。
明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有北京、南京两监。学生统称为“监生”。学制4年。
清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仅北京一监,各方学校输送来的称“贡生”,直接招收的称“监生”。学制3年。
思考: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特点。
10
科举制度探秘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