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LT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高密市崇实小学 杨红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难 点】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突破】
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长度的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纸条。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快乐学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研讨学习,动脑思考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讲解学习,动手实践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同位交流一下。(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同学们读一读(生自由读)
生:数字是按照由小到大排列的。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蓝纸条,不知道他们的长度,你们可以帮老师量一下吗?(两人一组测量)
生积极测量,回答,然后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
(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