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厥阴病篇
概说
一、厥阴生理
厥阴概念:
从经而言, 指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但从《伤寒论》厥阴病篇关键讨论肝 功效, 故称肝为厥阴之脏, 另外还包含胃、肾 功效, 心包经 功效根本没有讨论。
厥阴之气:
肝与相火功效综合表现, 以及胃肾及其对应经脉配合下, 保持肝之疏泄、藏血, 胃脾升降, 血脉通畅。
Date
2
伤寒论
肝主疏泄
指情志: 气血和平, 心情舒畅
指消化: 疏通胃肠, 脾胃气机升降
指通利三焦: 疏通水道, 极少提及。
主藏血
指促进血液运行不致瘀滞;
指肝血不足
肝气横逆致吐血, 血逆妄行极少提及。
内寄相火
相火、三焦、脾阳一样, 其气机起源于肾中 元阳(命门)
相火有敷布阳气, 化除阴寒以保持内脏 温养, 并助肝之疏泄、藏血。
Date
3
伤寒论
二、病因病机
少阴病误治转入厥阴
太阴病
三阳病
误治
传经而来
风寒直中厥阴—本经自感(直中)
肝郁化火, 风火相煽 ——上热
肝失滋养 肝失疏泄 胃虚失降——中虚
精亏, 阳损及阴-肾阴不足
少阴阳虚阴盛 ——下寒
上热中虚下寒, 寒热错杂
为厥阴病病机。
Date
4
伤寒论
三、厥阴病 特点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者何也?歧伯曰: 两阴交尽也”; 从阴阳五行学说而言, 物极必反, 物穷则变, 此即经曰: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故称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厥阴含有阳气来复机转。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 孕育少阳 生发阳气 一面为其一; 从厥阴肝体阴用阳, 内寄相火。当厥阴阴寒极盛而转衰, 相火由伤而转复则阳复, 故厥阴病在病变中有阴阳胜复, 厥热往来 机转及厥证尤其多二大特点。
Date
5
伤寒论
四、临床表现
上热中虚下寒, 寒热错杂, 证见消渴气上冲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吐蛔, 乌梅丸为代表方。
另外还有:
寒厥证——当归四逆汤
热厥证——四逆散
胃肠病变——白头翁汤
Date
6
伤寒论
五、治则
寒热错杂——乌梅丸
寒者温之——当归四逆汤
热者寒之——四逆散
六、预后
阳回则生, 阳亡则死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原文332、333可据)
Date
7
伤寒论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326: 厥阴之为病,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提要: 述厥阴病提要证
Date
8
伤寒论
分析:
消渴
肾阴不足, 肝失疏泄, 肝火上炎, 与阳明胃热不一样。
含义:
机理: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含义:
机理:
上
热
之
征
热气向心胸冲逆,
胃脘灼热痛
肝气横逆
渴而欲饮
肝火上炎, 消灼津液
饥而不欲食——肝火犯胃, 胃热脾虚
食则吐蛔——脾虚肠寒, 蛔随吐而出,
若误下, 胃气更虚, 下利亦甚。
Date
9
伤寒论
讨论:
怎样了解厥阴病 病机, 即为何上述诸证能反应上热、中虚、下寒, 寒热错杂 病机?
从肝为厥阴之脏, 又是风木之脏, 内寄相火, 主疏泄, 在病理状态下, 风火相煽, 风火消灼津液及肝气横逆则见上热证。
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在病理下, 阴阳不相协调而各趋其极, 故有“阳并于上则上热, 阴并于下则下寒”, 何故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也, 厥者极也; 从阴阳学说而言, 物极必反, 物穷则变, 此即径曰: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Date
10
伤寒论
伤寒论厥阴病篇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