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是写给岁的孩子们看的。我今年才看到,嗯,所以我 今年岁。
这本书有两条线,一条线介绍了从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到战后 存在主义哲学的漫长的西方哲学史历史进程,一条线讲述了少校 为了给女儿过生日,通过写作创造出苏菲这个人物以及她的故事 后,将苏菲的故事装订成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但他笔下的 苏菲却产生了自我意识,从书中逃离的奇妙故事。
这两条线的交织和互相推进,使得这漫长的哲学课也变得生 动有趣。对于孩子们来讲,在窥探苏菲的秘密的过程中,顺便了 解了整个西方哲学史,是一举两得的阅读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轻松愉快。所以这本书的科普价值很受世界各国推崇,比如德国 这个哲学家的国度,就毫不吝啬的给了这本书很多高级别的文学 奖。
像我这种非哲学专业的门外汉,虽然二十年后才读这本书, 读完也收获很多,一点儿也不觉得此书幼稚一而且我读了好久呢, 因为信息量太大,没办法一目十行。
回想我学生时代,那时候我就很喜欢哲学,初中和高中的暑 假我都会买一堆哲学书自发性的学习,但缺人指点,因此学的也 很不成体系。不过我通过这本 《苏菲的世界》 捋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后,发现自己除了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没深入接触过以外,其他学
派从冷门到热门都自学过了,给自己鼓个掌
然而哲学和我研究生读的文学一样,都是在这个功利社会中 受人冷落的学问。文学的地位甚至比哲学还高一些。哲学已经很 过时了,就像拉丁语一样,早在一百多年前,哲学的时代就已过 去,现在的哲学只剩落日余晖,靠反射往日的辉煌苟延残喘。
借用熊逸老师在“得到” 《哲学的尴尬与 〈时髦的废话〉 序言》 的所说的:
原本属于哲学范畴的研究被细分到其他各学科里。比如,以 前哲学研究的“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现在在遗传学家手里, 以前哲学研究的“宇宙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现在在物理学家 手里,即便是那些偏于文科的哲学内容,也被语言学、逻辑学、 政治学、心理学瓜分掉了。
但在功利的社会里,研读哲学对个人来讲也还是有些用处的。 它可以让你在各种生活境遇中保持一种“抽离感”,有助于在遇 到各种不顺的时候能保持较为良好的心态 ( 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 九对吧 ?) ,这点儿其实很重要。有些人碰到有些坎儿,翻不过去, 气出毛病,花钱治病,全家受累。读点儿哲学,想想我们都是宇 宙大爆炸后飘落的一些些星尘,想想庄周梦蝶,焉知谁在梦中, 想想哲学世界之高远与人生之渺小,再回头看很多生活中让人心 浮气躁的小事情,就会超脱许多。不过都是星尘而已。所以哲学 家们普遍长寿,比如康德,那个年代活到了岁,堪比当今时代活 到岁。
这本书书里金句太多了,不可能一一摘抄到这篇文章里,但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也处在做人生一个重要决定的阶段, 所以书里有句正好给我勇气的话,值得我单独挑出来:“我
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