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第一页
一、紧扣原文,这个“感”必须从原文中引出来的感想和体会。
二、不要全面,抓住其中的一两个点。
三、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针对原文中的一些问题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五、引用资料或名人名言。
读后感该怎么写?
第二页
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
⒌总结感受,升华感点
点—介—议—联—结
(二)正文结构
⒈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
⒉抓住感点,介绍内容
⒊围绕感点,议论想法
⒋围绕感点,展开联想
第三页
感点
感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第四页
⑴ 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写读后感的要注意什么?
第五页
(2)摆好位,侧重“感”
在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六页
(3)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第七页
一般为“读《╳╳╳╳》有感”、“《╳╳╳╳》读后感。”
⑷ 定标题
第八页
(5)明写法
引——简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第九页
读《纸钢琴》有感
今天我读了《纸钢琴》这篇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父亲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便倒头大睡。”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原来,它是为了给他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 架钢琴。就这样度过了五个春秋,钱终于凑够了,可是,谁又能料到,再买钢琴的途中钱被盗了。父亲无奈,只好含泪送给女儿一架“纸钢琴。”
(引)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满足儿女的愿望,为了培养儿女成才,为了拯救儿女的性命,每一位父母都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甚至生命也无怨无悔。(议)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所小学不幸坍塌。一位孩子的父亲一心要救出它的孩子阿曼大,不顾他人的劝告,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的废墟中不停的挖呀、挖呀……过了36个小时,他的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两只手上沾满了鲜血,破烂不堪的衣服紧贴着他的身体。38个小时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那个孩子得救了,那个班的孩子们也安然无恙。他和他的儿子阿曼尼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还拯救了他儿子全班同学的生命。(联)
父爱是坚韧的;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厚重的;父爱如山!(结)
第十页
小学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