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咬文嚼字.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高效课堂离不开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本文浅要讲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关键词:课堂 有效 理解词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77-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词,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呢?观看了不少名家课堂实录,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得到了以下几点启发。
  1 与课文情景紧密结合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追悼”一词的:
  师:“追悼”是什么意思?大家读下面的话,下面写的都是“追悼”的具体表现。
  生:(读)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师:致敬、痛苦、送花圈、送挽联,这些都是“追悼”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对死者表示怀念,“追悼”就是这个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
  (学生接着往下读,当学生读到“吊唁”时――)
  师:“吊唁”和“追悼”有相同的意思,都是对死者表示纪念和怀念,但是“吊唁”和“追悼”又有不同。你们知道“吊唁”还有一层什么意思吗?
  生:对死者的家属进行安慰。
  ……
  于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情境深刻理解词语,那就是要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从而丰富了学生事先通过工具书所理解的“追悼”即是“沉痛的悼念”之意,也知道了追悼的具体形式,体会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更能让学生知道这个词语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可谓一举多得。
  2 理解词语需要与生活情境紧密相连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如小语第四册《园地一》有一组形容花儿的词语“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组词语时就是这样做的:
  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学校外的一处小花园,花园里紫叶李的花正在凋谢期,树下的草坪上几乎铺盖着一层花瓣,而白玉兰、紫玉兰、海棠花、杜鹃花、三色堇却开得正艳。我让他们仔细看看这些花,认识它们,特别注意都有些什么颜色?并一一拍了下来。回到教室,我把图片传到教室的电脑里,投在大屏上。
  师:指着紫叶李,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紫叶李的花谢了,地上好多花瓣,像铺着一层地毯。
  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11-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