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 第4课隶书知识与赏析 教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 第4课隶书知识与赏析 教案
第 3 页
第4课 隶书知识与赏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和赏析从古至今的一系列经典隶书书迹,使学生初步了解隶书的发展演变历史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丰富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二)内容结构
按照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划分为四个部分:
1. 什么是隶书
2. 隶书的发展
3. 隶书的基本特征
4. 隶书赏析
本课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文中选用的隶书书迹、相关的插图以及“知识窗”、“思考与讨论”等栏目,都是依据上述内容而设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了解隶书的一些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隶书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代隶书名作的鉴赏能力。在今天这个电脑日渐普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隶书早已不再是主要的实用字体,但是隶书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此,今天的青少年应该有起码的了解。
第 3 页

2. 教学难点:隶书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实用字体,隶书书迹大多显得沉厚古拙,又不像楷书、行书那样应用广泛,所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隶书的美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隶书,本课选用了相当数量的隶书佳作。它们或为碑刻或为墨迹,大体上显示出了隶书的发展脉络,展示了隶书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赏析这些隶书佳作,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隶书观赏和临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甘谷汉简(局部)东汉
《甘谷汉简》1971年底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的东汉墓中,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计23枚。这些木简长23厘米,宽26厘米,松木质地。每枚木简书字两行,文辞前后连贯,其内容是当时的官方文书。这些木简写于东汉桓帝延熹元年(公元
第 4 页
158年)。其书写者应该是当时的令史、书佐之类的人。《甘谷汉简》字字波磔分明、笔力刚健,每个字都结构紧凑,而主笔又往往伸得很长,因而两行字看上去似乎相互穿插。《甘谷汉简》中的字虽写得不大,但却给人以飘逸的美感。
刘熊碑(局部)东汉
此碑原在河南省延津县,原石久残,碑阴残石现藏河南省延津县文化馆。《刘熊碑》,隶书,无书年月。中唐诗人王建有题《刘熊碑》诗一首:“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此碑书风与《礼器碑》相近,但没有证据表明此隶书出自蔡邕之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宋欧阳修《集古录》等都有此碑的记录,南宋洪适在《隶释》中详细记载了其碑文。传世的全拓本《刘熊碑》计有2件:一是清末刘鹗旧藏本,二是范懋政旧藏本。它们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
李业阙东汉
李业阙建成于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阙。该阙立于四川省
第 6 页
莘潼县,原在县南门外李节士祠中,上世纪60年代移至祠外,建亭予以保护。该阙今仅存其身,形似碑碣。阙高250厘米,宽100厘米。《李业阙》点画精到,粗细变化不大;结字宽博雄伟,字距、行距都比较接近,是已经成熟的汉隶。
韩仁铭(局部)东汉
此碑立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金哀宗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荥阳令李天翼发现此碑,现存荥阳县第六中学。此碑今仅存上半截,高228厘米,有字8行,每行17~19字不等。《韩仁铭》书法点画劲健,用笔流畅,结字宽博,字距不大,是成熟的汉隶。
张景残碑(局部)东汉
此碑又称《张景造土牛碑》,刻于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1958年春,河南省南阳市群众在修路时发掘出此碑,1959年该碑移置于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内。此碑碑身四周皆残缺,残碑高125厘米,宽54厘米。碑文共11行,行23字,其中清晰可读的文字有225字。碑文记述的是地方政府同意张景包修土牛等各种设施以免除张家劳役的有关情况。《张景残碑》笔画秀雅温润,粗细均匀;字形宽扁开张,结构严谨;字距较大而行距较小,通篇作品平和舒展,落落大方。《张景残碑》是汉隶中的优秀之作。
第 7 页

王舍人碑(局部)东汉
此碑立于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1982年出土于山东省平度市侯家村,现存平度市博物馆。此碑上段已残,存石高110厘米,宽78厘米。共有字12行,每行字数不等,清晰可读的字计有200个。《王舍人碑》点画温润,字形宽博,字距、行距都不大,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佳作。
韩愈诗轴郑(清代)
郑(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郑是个医生,终生不仕。他数十年坚持学习汉碑,是清初的隶书名家。郑一改元、明书家从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 第4课隶书知识与赏析 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ny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