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建构“解诗题,知诗人;释字词,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大阅读,多延伸”的古诗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引导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吟诵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 》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积累热身
吟诵小擂台
男同学读上句,女同学读下句。
利用校本教材《日积月累》中描写秋天的古诗做课前热身,体现“一体两翼”理念。
1。,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2。 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题目是什么意思?
点拨:书--写,指名说题意。
所见——所看到的。
3。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解诗题,知诗人
自由口答,谈谈自己的理解.
质疑问难
看图思考说话
边看边想象
教给方法,自学自悟。
教师的点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⑴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⑵ 同桌互读互查.
⑶ 巩固词语认读情况:
萧萧 梧叶 促织 篱落
“促、插”,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
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学生按要求学习。
⑴ 我能自主学习,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⑵ 我能结合插图,再读一读注释,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一句古诗。
⑶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对每一句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
你读懂了哪一句诗?
预设: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二、释字词,明诗意
自由读,自己小声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多读几遍。
个别读古诗。
同桌检查读,互相评价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了解注释的作用。
看插图,注释,个别回答。
谈谈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互评互议.
在交互反馈中将会出现和而不同的收获,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同时,在引导中再次体验多角度的发现体悟,激活思维,长此坚持,将增长思维力。
1.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
萧萧/梧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