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秀丽山河
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2。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 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课时:9课时
1-1 林海
教学目标:、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丽,认识到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4。领悟文章表达顺序方面的特点.
5。能够体会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想象力,积累优美的词、句、段.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 1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林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教学重点:1.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
教前准备:图片、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是祖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是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兴安岭林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眼中的大兴安岭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林海》(精品文档请下载)
《林海》的写作背景
二、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读文情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有读不准的字参照一下课后的生字表,读不通顺的语句要反复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2)指名选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及时点拨。
、生词预习情况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同桌合作完成生词的理解。
(3)老师听写生字,当堂校对。
三、初读课文,读中探究,整体感知。
,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学们先去游览一下大兴安岭的风光,好不好?(出示图片)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幅图的主要内容。出示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②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③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
④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⑤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
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亲切舒服。板书段:亲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也是—-亲切、舒服。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分别读这三个句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3.根据作者在文章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几段?每段又主要讲了什么?(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先介绍岭、林、花,再讲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这三部分结束处都讲到“亲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逐步加深.)(精品文档请下载)
,老舍的《林海》的主要内容!越短越好!
(本文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点明了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课堂小结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这篇文章主要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