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底下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语文 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学 科
语文
课题
30《古诗四首》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导读课 课
问题生成解决课 时 2
授课时间 2011
教材 分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 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 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03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 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 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 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登岳阳楼》抒发早年抱负至今 未能实现之情。
学生 分析
本班共有六个学习小组,学生大都生性活泼,学习气氛较为浓厚。上课能积极思 考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尤其是每个小组的学科组长,勇敢大胆,有很好的表率 作用。
设计 理念
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 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 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 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本设计以学生为 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 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
目标
1、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默诗歌。
2、 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3、 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朗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难点是评价诗人的生活态度。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引导法、交流法、展示法。
教学 准备
一案三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程序
时 间
创设 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导入
创设
【旁白】陶渊明、王维、李白、陈与 义者四位是我国诗坛上四颗璀璨的明
学生表现出积极地参与兴 趣。
新课
5
语言 情境
珠。今天,我们将借他们的一首诗, 再次走进他们的时代和生活,去感受 诗人当年的诸多感受。
怀着对问题的探究热情走进 文本。
阅读
课文
10
分
创设 阅读 情境
【旁白】现在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句子。教师深 入学生中间,从语速、语调、感情、 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深度 预习 合作 交流
10
分
创设 自主 学习 情境
【旁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 的《问题导读评价单》进行深度预习。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 预习情况。
教师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的见 解进行评价指导。
学生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 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问题导读评价单》 上的要求,自主预习课文。
学生可以就预习中自己的见 解,疑惑与同伴进行交流。
组内 交流 畅谈 收获
10
分
创设 交流 与表 达情 境
【旁白】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 我感到大家的收获真不小。现在,大 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一定要做 到有理有据!
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就不能达成共
古诗四首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