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摘要:苏轼评王摩诘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艺术两者并不能决然分开,而是要将两者
结合在一起细细体会。正所谓“画是无言诗” ,古典诗歌中的“意境美” “含蓄美”“萧散美”在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各画科皆有体现。
关键词:诗情画意;意境美;含蓄美;萧散美
在文人画运动之后, “诗书画印”四绝已成为中国传统
艺术一枝独秀的审美形态。 “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独特的
文学情味,书法的意兴,空白处予以印章的点缀,融多种艺
术于一炉,相互生辉,全面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古典文学中的诗歌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题材为许多画家提出了一条足不出户的创作途径,画家多
从历朝历代的诗歌中寻求精神的源泉、创作的素材,把诗情画意乃至书法、绘画融为一体。苏轼在《书摩诘》中论述: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①这表明文人画家在艺术创作时,在表现画中景时,亦能传达画
外之情。从画中我们能感受到画家所要传达的高情雅思,同时,诗歌中的题材亦成为文人画家艺术创作时发掘的宝藏。诸如此类诗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出自韦应物
《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夕阳远树烟生成,
秋雨残荷水绕成(高启《送何明府之秦邮》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等等,俨然一幅幅绝妙的中国画,诗情画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有读不完的画意,画中
亦有道不尽的诗意。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索苏轼提出的“诗情画意”在中国画中的延伸与传达,我们会发现诗歌中的“意境美”“含蓄美”“萧散美”在绘画中的影响已经渗入到中国画科的各个方面,诸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一、意境美对绘画的影响
宗白华先生讲: “生命的主观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②;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意境”所以说诗歌中的“情景美”是画家营造画境的根本所在,情、景二者成为画境的两足。进而,在画中追求一种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以达到一种情景交融,以小见大,以刹那见永恒
的境界。也就是古人所追求的 “胸罗宇宙, 思接千古” 状态,从而达到一种凝神遐思、离形去智、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歌中的“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 “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都是一幅幅动人无际的山水画,后世画家无不从古典文学诗词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养料。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万里之遥”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皆可在方寸之间去表现,如沈括所说, “大体源及巨然画,皆宜远观,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灿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③。这就是所谓的意境,让我们进入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