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1) 工尺, 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 相当于西洋音乐的“ 56712345 ”。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 ,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2)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 常以鼓板按节拍, 凡强拍均击板, 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 分别称为中眼、小眼( 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 后一弱拍称末眼) 。合称板眼。(3) 过门, 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 唱段与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 唱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外,并无固定模式。(4) 挂儿, 京剧音乐名词。挂儿是“过儿”的谐音, 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 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5) 垫头, 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6) 行旋, 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 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7) 调门, 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 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京剧调门, 一般以正宫调为适度, 最高的唱乙字调, 最低的凡字调, 俗称趴字调。同一剧中, 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降低)调门。(8) 调面, 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 胡琴、笛子等) 的音高相同, 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9) 调底, 演员唱的音高比伴奏乐器( 胡琴、笛子等) 的音高低八度, 叫做调底。意思是按照调门的底音歌唱。调底系针对调面而言。京剧的某些唱腔, 如娃娃调的腔调经常翻高, 如将调门定高, 演员嗓音不及, 如将调门定低, 乐器音量有过小, 乃采用调底的唱法, 把乐器定高八度,演员以低八度的音来歌唱。( 10 )定弦,指弦乐器(胡琴、阮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的标准。( 11 )乙字调,京剧音乐名词。工尺谱所用调门之一。定弦时, 以笛子小工调的“乙”音(开启第五孔,吹高音) ,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 。乙字调为京剧的最高调门。( 12 )工正调,亦作正宫调。京剧根据笛的音高定胡琴的调门, 西皮外弦与笛正宫调的工音同高的称为正宫调。比正宫调高出一度的称乙字调, 高出半度的称工半调, 比正宫调低一度的称六字调, 低半度的称六半调,低二度的俗称趴字调。( 13 )工半调京剧调门之一。略高于正宫调,略低于乙字调。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升高。( 14) 软工调, 京剧调门之一。略低于正宫调, 而较六字调稍高。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降低。( 15 )六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六”音(六孔全闭,吹高音) ,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六字调为京剧中低于正工调,高低适度的调门。( 16 )趴字调,亦作扒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凡低于六字调一度以上的统称趴字调。( 17 )走边, “走边”的来源一说源于晋剧《白虎鞭· 走边》中的舞蹈身段; 一说是因为凡走边的人物因怕人看见而多在墙边、道边潜身夜行,故而称“走边”。一般来说, 《恶虎村》的黄天霸走边最难。《夜奔》的林冲走边最累, 《蜈蚣岭》的武松走边最吃功夫。( 18) 趟马,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 或作为骑马的象征, 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音乐声腔乐队场面文场武场京剧乐器单皮鼓板堂鼓大堂鼓大锣小锣钹铙小钹齐钹哑钹撞钟云锣汤锣京胡二胡小三弦月琴笛笙唢呐挑子曲牌曲调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小开门八岔琴曲八板琴曲柳青娘海青歌琴曲万年欢琴曲哭皇天琴曲柳摇金夜深沉琴曲工尺上琴曲傍妆台笛子曲牌笛曲小开门笛曲朝天子笛曲万年欢山坡羊汉东山春日景和川拨棹笛曲老八板笛曲哭皇天笛曲柳摇金笛曲节节高笛曲傍妆台笛曲哪吒令唢呐曲牌大柳摇金唢曲柳摇金唢曲节节高唢曲傍妆台小傍妆台水龙吟将军令唢曲哪吒令梆子吹打一枝花唢曲柳青娘水声点绛唇粉蝶儿新水令哭相思急三枪小锣急三枪双三枪批哭批香柳娘六幺令小锣六幺令水底鱼翠地锦裆入队子风入松朱奴儿小朱奴儿泣颜回一江风粉孩儿园林好江儿水清江引神杖儿醉太平唢曲朝天子唢曲普天乐千秋岁五花江儿水尾声海笛曲牌
京剧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