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
三年数学组 贾丽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灵活运用,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通过动手拨钟或观察、思考,能正确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根据实际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3、认识到时间计算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加深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形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意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重点:
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灵活运用,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通过动手拨钟或观察、思考,能正确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不是同一小时内的两个时刻间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钟表、教师准备钟面教具。
设计说明: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已经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了秒,知道1分=60秒。(精品文档请下载)
本节课将要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包括“时间单位间的简单转换”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两部分内容。
时间单位转换,由于还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所以练习的题目数字都不大。在教学中我利用两个时间对比的题目,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单位转换的需求,自主去探索如何转换单位。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明确了转换时间单位的关键就是牢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60。(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从中选取三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分组学习选用。这三个问题在时间的设计上各有特点、并且由浅入深。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为学生充分合作探究和汇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同时解决了三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探究,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整个学习活动,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素材贯穿始终,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展开学习活动,充分感受到时间的计算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产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意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周学校召开了“教职工趣味运动会".老师们玩得可开心了!但是同学们没能参观,想了解一下吗?
运动会的项目十分丰富,有拔河、螃蟹走、同舟共济、夹球比赛、踩气球、赶球、乒乓球循环赛(配合出示比赛场景图片)。其中乒乓球比赛倍受大家的关注,因为这个比赛需要很高的技巧和长期的训练。在乒乓球比赛中还有一些小问题呢!我们看一下.(精品文档请下载)
1、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中的小问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①、发一个球约用3( )。
②、打一场比赛约用30( )。
③、李老师每天练习100( ).
④、王老师每天练习2( )。
那么她们两个谁每天练习的时间长些?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知识——时间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时间单位间的转换。
这两位老师谁每天练习的时间长?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根据汇报适时板书):
a。1时=60分,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