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白写《长恨歌》时,已三十五岁,但还未婚。一个大龄的未婚之人,竟然写出了这么一出让时人(据说《长恨歌》写出之后,立马传遍大江南北,曾有倡女应聘的时候把此作为法宝:“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白居易到别人家作客的时候,那些倡女一见到他就纷纷指点:此乃长恨歌歌主也。可见此诗的流行程度),让后人不住感慨的故事,以至于一些历史书在写到唐玄宗如何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时也引用《长恨歌》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甚至写到安史之乱时,也来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一个光棍汉,如果没有情感经历,他又如何能写出这种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呢?
查一下书,看一看白所写的诗歌。明白了,白有一个相好,而且是青梅竹马,她就是湘灵!
白有一首《邻女》的诗是写湘灵的: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没事干,竟欣赏起邻居家一位15岁的姑娘,并且观察得这么仔细,还写到绣床,如果不是写湘灵,那白居易绝对是个不怀好意的色狼。但我们都知道白居易不是色狼,所以这首诗只能是写15岁的湘灵。据推算,白这时19岁。也可以说白居易19岁时,和邻家15岁的湘灵确立了恋爱关系。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结合呢?白居易27岁的时候,他离开湘灵(即离开徐州符离的家)到江南叔父家时,一路上写了三首诗给湘灵。
第一首的题目就是《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他想湘灵想得泪眼朦胧,真是个有情男子!
第二首《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从这首诗中看,白居易与湘灵的关系已发展到很深的地步了,深到什么程度,借用《长恨歌》的话应该是:“翡翠衾寒谁与共,孤灯挑尽未成眠。”
第三首《长相思》: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chè裂开)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唉,读到这里,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两人15岁(从湘灵的角度看,白居易当时19岁)就认识了,至今整整苦恋了8年(白居易27)。是什么阻碍了他们?门第。当白居易29岁终于考上了进士,就向母亲恳请与湘灵结婚,遭到了母亲无情的拒绝,理由仍然是门第。白居易的《生离别》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食蘖(植物的芽)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人生最痛苦之别莫过于生离别。若是死离别,时间还可以逐步把痛苦减轻,然而生离别会让人一辈子挂念和痛苦。白居易30未到,就已生白发,可见相思之
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