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命的境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肖川先生的一篇《生命的境界》一文中,提到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1895—1990)曾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说的话:“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肖川先生把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约有60多亿人,按照其生命的境界大概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
其实我以前在谈论到教师生存境界的时候就提到这些生存的最根本问题。有人说千万种痛苦各不相同,而幸福则是相同的。细细想来,幸福因人而异。
处在生存底线的人,只能靠救济和低保来维持生活的人是没有闲暇去考虑幸福的。每日捉襟见肘的贫穷已经将幸福的一根根幼芽掐掉,贫瘠的土地是长不出参天的大树的,即便是一棵树苗。没有几个人能像颜回一样贤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第一的生存需要是要能够生存。只有存在了生存的条件,才能谈论生命的境界。
教师是应该做君子的人,不说于浊世独善其身,也不说出淤泥而不染。最起码不庸不媚,能立德立功立言。树人的人更要常常超越昨日之我,闯开前行之路,披荆斩棘又如何!没有挑战会滋生惰性,惰性则毁灭做人的天性。没有勇气之人亦没有创造的能力,且不谈什么授之于渔之类,恐怕连虾也授不出去。
多年的诺贝尔奖始终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应试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院的教育一直都把学生赶到一个越走越窄的道路上去,使学生成为读死书的人。结果是“学生习惯接受而不习惯思考,更不习怀疑和考证。因此不容易培养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做开拓工作能力的人才”。
由于教育观念的缺陷,致使我国在科学知识的积极方面,尤其是基础科学知识的积累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经过对美国(1901-1972年间)诺贝尔获得者的宗谱调查表明,科学劳动的隔代连续性乃是诺贝尔奖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知识量的积累不仅与前人的劳动有关,而且还与两代人的智力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孕育诺贝尔奖人才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是个崇尚中庸之道的国家,几千年沉积在国人骨子里的“和”的生存智慧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力的递加。所以,中国的教育也是脱轨的,没有形成一体化的

生命的境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11-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