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21 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
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
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 21 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小学
时期是少年儿童的基本道德观念、 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这
一时期,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大, 模仿性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
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和最佳期。 下面,我就谈谈
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作法。
一、感受美,创造美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 才能对肮脏现象产生强烈的恶, 才能产生不清除肮脏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 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欣赏文明之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美,举行“我爱整洁之美”剪贴报制作比赛。并让学生实地参观,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教室评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教育,教会学生创造美, 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并定期检查。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
1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除垃圾废物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家庭形象、班级形象、学校形象),约束自我,做到垃圾不乱扔、应随手捡,创造行为美、环境美。
二、严格约束,循序渐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作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 上课时我首先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我及时提醒, 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三、以身作则,并重视家庭教育及家长的表率作用
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 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 老师、家长都是他们卫生知识的传授者, 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我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同时在班上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家长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 学校卫生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鼎立支持,一个从邋遢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对肮脏现象就会熟视无睹。为此,我们重视家教指导,要求家长重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
2
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