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风俗避讳和灵力崇拜禁忌.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风俗避讳和灵力崇拜禁忌
第一页,课件共90页
中洋玻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中一个词语叫Tabu或Taboo,汉语译作"塔布"或"塔怖",精神分析学鼻祖佛洛伊德将它定义为“某种含有被限制或被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之存在。”并说“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则是‘神秘的’或‘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与"塔怖"相似的汉语词语有禁忌、避忌、避讳、忌讳等等。
第二页,课件共90页
禁忌是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有其各自不同的禁忌,每个民族形形色色的禁忌可谓是其民族文化性格的曲折反映。
中国自古就有问禁问讳的古训,初至异地,先访问其政教风俗的禁忌,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第三页,课件共90页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如果入人之境,不知避忌,就有可能如王充所说: “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祸。”
《国语·晋语九》:“ 范献子聘于鲁 ,问具山、敖山 、 鲁人以其乡对。 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 献子归,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 韦昭注:“献,伯禽之曾孙,微公之子献公具 。 武,献公之庶子武公敖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献子适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
第四页,课件共90页
一 中国避讳风俗之起源
禁忌与宗教总是常常纠缠在一起,关于宗教的起源,恩格斯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
“禁忌的本质就是不依靠经验就先天地把某些事情说成是危险的。”
第五页,课件共90页
禁忌观念一旦形成,就如弗雷泽在《金枝》中所说,具有“不可抗拒的约束力量”。并且 “不管是早先的禁忌也好,后来的禁忌也好,其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一些偶然的因素,误以为是普遍适用的内在规律,一人传开,说得有声有色,众人跟随,也就信以为真了,自此逐步形成的共同的禁忌。”
第六页,课件共90页
中国避讳之俗起于何时?
陈垣《史讳举例·序》:“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先生所谓避讳之俗起于周似有所本,颜师古《匡谬正俗·名字》:“在身自述,必皆称名;他人褒美,则相呼字。《传》曰:‘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不言讳字也。” 顾炎武《庙讳御名议》:“臣闻讳名之礼,始自周人。”清李赓芸《炳烛编·讳名》亦云:“讳始于周,然讳死而不讳生。”
第七页,课件共90页
避讳自有周一代蔚为风尚大概近是,但如果认为姬周之前不知避讳则恐非事实。殷墟甲骨刻辞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甲午王往逐兕,小臣载车马硪 王车,子央亦坠。
这大概与周昭王南征而不复,周人讳言其事的心理相同。
中国禁忌之俗萌生至迟不晚于殷商时代。
第八页,课件共90页
关于禁忌的由来,或以为有如下四端:一是对灵力的崇拜和畏惧(简称“灵力说”);二是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简称“欲望说”);三是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简称“仪式说”);四是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简称“教训说”)。
第九页,课件共90页
二 灵力崇拜与禁忌
所谓灵力崇拜亦即自然崇拜。崇拜与禁忌是一对孪生姊妹,由于原始先民笃信在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自然力(即“灵力”)存在,这种超自然力每每会以自然的、直接的方式或间接的、传染的方式显现出来,它附着在一个人或物或鬼身上,它可以左右人们的吉凶祸福。这种原始的观念形成了原始人心目中的禁忌物和原始的禁制。
第十页,课件共90页

风俗避讳和灵力崇拜禁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2.79 MB
  • 时间2021-1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