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栓塞专题宣讲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概 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多种原因造成脑动
脉血流中止, 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对应神经功效缺损。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八、护理评定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见护理诊疗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方法
五、试验室及辅助检验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疗关键点 十三、其她护理诊疗
七、诊疗关键点 十四、保健指导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 基础上形
成血栓, 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止, 局部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对应 神经症
状和体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 脑动
脉炎; 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全部造成血流缓慢、血压降低 原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 部分血流
灌注区。
诊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 诊疗时间(6h之内)。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者;
平静或休息状态发病, 部分有前驱症状(肢
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缓慢, 症状在数小时到3天达高峰;
多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脑梗死脑栓塞专题宣讲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