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开发较晚。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1950年以后, 各国才逐步重视两性表面活性剂 研究和开发工作
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开始对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和生产
研究与开发内容
(1)改造现有品种 分子结构, 使其性能愈加优异, 产品愈加实用
(2)设计、合成新型结构 活性剂品种
(3)利用其能够和全部其它类型 表面活性剂复配 特征, 产生多种加和增效作用, 达成最好 配方效果
(4)研究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 关系, 为开拓新型结构 两性表面活性剂品种, 扩大其应用领域提供关键 理论指导
定义: 广义上讲, 是指在分子结构中, 同时含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中 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性质 表面活性剂
同时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亲水基团
R-NH-CH2-COOH
同时含有阴离子和非离子亲水基团
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非离子亲水基团
同时含有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亲水基团
两性表面活性剂概述
两性表面活性剂 特征
含有等电点
pH值低于等电点, 带正电荷, 表现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能
pH值高于等电点, 带负电荷, 表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质
配伍性好: 几乎能够同全部其它类型 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 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产生加和增效作用
毒性和刺激性小: 含有较低 毒性和对皮肤、眼睛刺激性
耐硬水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能极好
对织物有优异 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乳化性和分散性良好
润湿性和发泡性很好
有一定 杀菌性和抑霉性
有良好 生物降解性
两性表面活性剂 分类
分类方法
(1)根据阴离子部分 种类分类
(2)根据整体化学结构分类
按阴离子部分 亲水基类型分类
羧酸盐型: -COOM
结构通式: 氨基酸型 R-NH-CH2CH2COOH
甜菜碱型 R-N+(CH3)2-CH2COO¯
咪唑啉型
磺酸盐型: -SO3M
结构通式: 氨基酸型 R-NHCH2CH2CH2SO3Na
甜菜碱型 R-N+(CH3)2-CH2CH2CH2SO3¯
咪唑啉型
分为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和磷酸酯盐型
硫酸酯盐型: -OSO3M
结构通式: 氨基酸型 R-NHCH2(OH)-CH2OSO3Na
甜菜碱型 R-N+(CH3)2-CH2CH2OSO3¯
咪唑啉型
磷酸酯盐型:
单酯
双酯
按整体化学结构分类
关键分为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型和氧化胺型等
甜菜碱型
阴离子部分: 磺酸基、硫酸酯基等
阳离子: 磷和硫等
咪唑啉型
氨基酸型
氧化胺型
N-烷基-β-氨基丙酸
N-烷基-α-亚氨基羧酸
两性表面活性剂 性质
两性表面活性剂 等电点
临界胶束浓度与pH值 关系
pH值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 影响
在基质上 吸附量及杀菌性与pH值 关系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与碳链长度 关系
两性表面活性剂 溶解度和krafft温度点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钙皂分散力 影响
去污力
定义: 在一个狭窄 pH值范围内, 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内盐 形式存在, 此时将该表面活性剂 溶液放在静电场中时, 溶液中 双离子将不向任何方向移动, 即分子内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 pH值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 等电点(或等电区, 等电带)
两性表面活性剂 等电点
p I =
两性表面活性剂 等电点能够反应该活性剂正、负电荷中心 相对解离强度
若pI<, 表明负电荷中心解离强度大于正电荷中心解离强度
若pI>, 表明正电荷中心离解强度较大
两性表面活性剂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