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 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刘延东副总理曾在 2012 年9月5 日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指出:“十二五’期间, 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 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优质资源班班通”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延伸, 推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由数字校园建设向课堂应用转变; 它也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没有高效的班班通, 有效的人人通是很难做到的; 它也是目前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学落地的主要载体。“三通两平台”作为一项需要系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班班通处于核心地位。因此, 提升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应用效益也就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必须聚焦的核心问题。江西省自 2010 年5 月开始实施班班通试点工作以来, 以 400 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为抓手, 示范引领其他中小学校以资源应用为导向, 分时段、分步骤推进全省“班班通”建设与应用。截止 2013 年底,我省 16635 所学校的 154191 个班级, 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达 60448 套,极大改善了班班通教学应用环境。南昌、新余等设区市班班通覆盖大部分中小学校。同时, 以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体系初步形成。班班通应用也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常规应用,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 走进课堂。然而, 还有很多学校仍未实现班班通; 即使实现班班通的学校, 部分教师仅把班班通设备当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 缺乏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型的教学设计能力; 班班通应用的目标仍是为了技术和资源的应用而应用, 没有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班班通资源应用模式也未成熟, 教师可以借鉴的优秀课例少;区域层面的班班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技术标准不一,校际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综上所述,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校校通发展到班班通, 初步实现了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然而, 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 规范技术标准, 进一步整合优质数字资源, 依托省级资源云平台, 构建学校管理、师生教学、家校互动等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挖掘师生教学需求,做好技术支持、资源推送、教师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全面推进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深入应用是可能的。所以, 课题组提出了《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指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 2015 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 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省级资源云平台是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承载主体之一; 班班通作为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要抓手,整合两者关系, 将充分发挥班班通的教学应用效益, 切实改变中小学教学模式,推进教育过程公平的真正实现。本研究将结合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向省级资源云平台的转型的趋势,以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扩大班班通覆盖面, 在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升级改造, 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整合相关软硬件资源, 面向教学应用, 最终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全面提升班班通应用效益。同时通过比较广泛的应用示范, 对于全省范围的推广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二、概念界定 1. 班班通:中央电教馆提出以下概念界定:“‘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省现阶段初步定义为:“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教学班都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并以投影机或电视机为显示终端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 每个班级都能同时连接网络、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影视节目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本课题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的基础上, 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 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面向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的资源服务平台。它通过整合全省优质数字资源, 采用分析教师资源上传下载等数据的方法, 在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 向学校、个人学习空间智能推送贴切师生实际需求的资源, 并带动社会应用, 在全省形成一个优质资源“淘宝网”,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家长互联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